有讀者電郵給我,向雪橇狗Sam的命運表示關注,有人甚至希望收養他。澳門一位讀者卻完全明白我想說甚麼,把這個故事稱為21世紀港版《野性的呼喚》(當然不敢當),令我感動。Sam的故事是小說,但是,我肯定類似的故事每天上演着。一直想養一隻貓,這些日子去了很多動物領養中心,政府的,私人的,假日更在寵物店流連,見過許多被人遺棄的寵物,也見過許多在寵物店門外經過,被小狗小貓的可愛模樣打動,衝動消費的人,那姿態像是在商場見到了一對漂亮的長靴,馬上據為己有,卻忘了動物是有生命的,一旦把他們抱回家,是一生一世的責任,狗的壽命是十年八年,貓更長久一些,達十五年。
我在寵物店聽過這樣一段對話:「咦!龍貓喎!好可愛!千幾蚊又唔算貴,買隻來玩吓都好。」「咁鬼out,𠵱家仲邊有人養龍貓?唔興啦。」對話者是兩個年過三十的男性。促使我寫Sam的故事的,卻是一對疏忽照顧子女上了港聞版的父母,兩個人經常把五個未成年孩子留在家中,孩子們裸體在公屋走廊流連,到處按門鐘,隨處便溺。那個生了五個孩子的媽媽,才二十多歲!
做寵物主人也好,做人父母也好,都是一生一世的事,許多人偏偏無視這一點。衝動消費買了一對鞋子,只需把它丟進捐物箱。衝動消費用寵物做愛情道具怎麼辦?去領養中心看看那些被遺棄的狗吧,看看他們殷切的眼神,看看他們眼中流露出怎樣的渴求!一時衝動生下孩子怎麼辦?這個問題適合所有器官早熟大腦遲熟的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