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母遺13歲女同患罕見病 臉部腎臟長腫瘤

蘋果日報 2017/04/29 16:26

結節性硬化症池燕蘭阮佩玲

【新增內容】
患有結節性硬化症36歲池燕蘭,生前公開泣求希望政府將治療該病的藥物,納入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內,病人不需「有藥無錢食」。可惜等不到願望實現,已於本月23日死亡。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主席阮佩玲表示,燕蘭是單親母親,遺下一名13歲女兒,幸好女兒獲資助使用mTOR抑制劑,暫時情況相對較穩定。燕蘭的女兒面上有少許腫瘤,腎臟也長有腫瘤,因患結節性硬化症影響智力,小一至小六讀主流學校時較為吃力,功課跟不上,對讀書有壓力,後來燕蘭為女兒由去年9月起轉讀特殊學校,「我聽燕蘭講佢(女兒)今年開心好多」。
阮表示,自燕蘭女兒獲資助服藥後,抽筋情況減少,「我聽燕蘭講以前(女兒)計2個位加數計唔掂,(服藥)之後4個位加數可以,好幾個病人用藥一段時間,明顯有進步,面腫瘤細咗,抽筋少咗」。燕蘭父母不但白頭人送黑頭人,更要肩負起照顧孫女的責任。燕蘭女兒「好生性,識安慰公公」,但擔心燕蘭女兒將悲痛埋藏心底。
阮佩玲表示,相信本港約有200名結節性硬化症病人,估計當中兩至三人極危急,隨時命緣一線。她批評醫管局制度疆化,現時只有結節性硬化症病人中,腦內有巨細胞星形細胞瘤的病人,才獲醫管局處方治療藥物,病人要自費買藥,其他結節性硬化症病人則不符合資格。由今年7月起腦內有巨細胞星形細胞瘤的病人才可向撒瑪利亞基金申請資,其他病人仍不獲基金資助。
阮表示,腦內有巨細胞星形細胞瘤的病人是「萬中無一」,此措施難以幫到病人;結節性硬化症影響最大是腎臟,逾90%腎臟都有瘤,但未必獲醫管局處方藥物及資助。
醫院管理局表示,該局十分關注結節性硬化症患者的臨床治療,一直為包括結節性硬化症在內的不常見疾病患者提供合適診斷、輔導及治療,包括復康療程、鎮痛治療、外科手術及骨髓移植。目前,治療結節性硬化症腦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型細胞瘤的藥物 Everolimus (Afinitor) 屬醫管局藥物名冊中的自費藥物類別,病人須自費購買使用藥物。專科醫生會就個別病人的臨床情況向病人解釋相關的用藥方案,並在合適的情況下建議處方醫管局藥物名冊的自費藥物,以供病人參考和選用。

醫管局設有既定機制,由專家定期評估新藥;並會繼續密切留意臨床醫療和科研實證的最新發展,聽取病人團體的意見和建議,並繼續以善用有限公共資源及為最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治療的原則,檢討藥物名冊。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政府和醫管局非常關注所有病人包括患有不常見疾病病人的福祉。醫管局醫生會為所有到公立醫院及診所求診的病人,按既定程序就其病情作出評估。在作出診斷後,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臨床情況和治療指引,為病人提供適切的醫療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