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一點,音譯為華特盧,也沒甚麼意義。Waterloo除了車站出名,還有一條橋,經典電影《WaterlooBridge》被譯為《魂斷藍橋》,我一向喜歡,從此聽到這條橋絕對不會稱之為滑鐵盧橋,那個車站,如果叫成「藍站」,就羅曼蒂克得多了。
Eurostar在藍站的出口是另闢的,看不到歷史性的大堂建築,一走出來就是的士站。
和巴黎一樣,從香港來的熟客,總會叫這裏的華人的士網的司機。如果看官有興趣知道,代表性的人物叫SteveChung,聯絡電話是44-1727-857625。
車子用福士的七座位,較一般的車費貴,由倫敦前往劍橋的要一百九十鎊,連小費等於二百鎊,普通的車是一百三十罷了,但只能坐四個人。
至二○○五年為止,歐羅在英國還是不流行,到那裏去還是換定英鎊較為方便。
車程來說是一個多小時,騙人的。倫敦到處塞車,連上了公路情形也好不了許多,預算二至三個鐘,就不會覺得遠。
英國甚麼都貴,不適合斤斤計較人士去玩,一程Eurostar千多二千港幣,一程去劍橋的也要近三千多。
當然有更快更便宜的方法,那就是從藍站換車到劍橋站,再乘的士到酒店。
但是對於像我這種匆忙的旅行,只有三個晚上的話,就派不上用場了,這次歐洲之行,前後在飛機上花了兩天,實在是分秒必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