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歐亞急瀉值得反思

蘋果日報 2002/01/03 00:00


昨日交投淡靜指數微跌,表面上乏善足陳,卻明顯有轉好迹象,上升股份比下跌股份多出約100隻,當中不少科技股氣勢甚佳,當然成交太少未必可以作準,但以股份表現而言,估計恒指可回試11600左右。
市場中另外一個焦點自然是歐亞農業(932)的跌勢,下跌原因眾說紛紜,現時難以評論,但近期一再出現一些強勢股瞬間變弱勢的場面,卻值得我們反思。歐亞農業賣的是高增長概念,以筆者估計,持有此股的基金不會少,但市場傳聞風吹草動,股價一樣是弱不禁風一瀉如注,可見持貨者的信心根本並非太強,所以實在不能迷信基金看好的神話。急跌後在現水平可能偏低,但問題是要有信心再大注買入,卻並不會有太多人,主要是風險難看透,股價急挫是會令人重新重視風險的評估。

風險評估不可忽略
筆者不是落井下石,實際上有不少投資者曾在此股早前氣勢如虹的日子賺了錢,自然也有機會碰上目前的壞日子要損手,這是風險回報取捨問題。以此引伸,在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是市場運作之道,真正是無好股劣股之分,早前歐亞是好股,昨日卻搖身一變成劣股。
以個人投資者身分而言,的確是可以無好股劣股之分,總之一個買賣賺錢就是好買賣,但作為分析員,卻不能如此,主要是作出投資建議式推介之時,應要考慮受眾的風險接受能力。例如筆者面對散戶,便變成了有較多顧慮,一味着重推銷好處及概念,一下子誤導一些保守投資者買了高風險股分,例如2000年初的電盈(008)案例,是有道德上的責任。
不錯看似受束縛,而且就算小心都會看錯,但至少應該花多一些篇幅在風險之上,這是現時所見較缺乏的層面。香港投資文化是勝者為王,未必有太多人理會,但市場太多大上大落的例子,便應該要反省風險評估的問題。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