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年前,阿蘭無端患了她做夢也想不到的急性血癌,就是這四個字,令其原本平凡的家庭主婦生活泛起驚濤駭浪,她的家已搬到醫院的隔離病房,吃的是味同嚼蠟的飯餸,打的似是永無休止的抗霉菌藥,惟最令她感到心寒的是親眼看着一個一個病友離開。
「我真係有想過自殺,不過近排見到有咁多細路自殺,我唔想畀社會一個負面訊息,以為一遇到困難就要去死。」四十九歲的阿蘭氣若游絲地說。
抗霉菌療程需費巨
患病後,阿蘭接受了三期化療,導致其抵抗力減弱。去年十一月,霉菌乘虛而入,現時,她的肝脾及皮膚均受感染,頸項不斷長出雞蛋般大的瘤,割之不盡,顯示其體內的霉菌已在失控邊緣。
阿蘭的主診醫生謝偉財表示,院方曾經連續使用多達八十支抗霉菌藥以圖消滅霉菌,惟卻完全無效。他與微生物學教授商議後,為阿蘭設計了一個療程,打算將干擾素及抗霉菌藥混合使用,療程需時六至八個星期。然而,兩種藥物的費用均需病人自付,單是干擾素,兩個星期便需六千多元;抗霉菌藥更需一千六百多元一支,以每天需用一支計,整個療程費用估計超過十萬元。
謝醫生續表示,雖然阿蘭家人的骨髓與其初步脗合,但以其現時的狀況,根本無法支撐骨髓移植手術前必須進行的化療程序。阿蘭能否戰勝癌魔,取決於她能否先一步把霉菌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