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G8)高峯會昨天開始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郊外的波絲郡(Perth),一間風景如畫的GleneaglesHotel舉行。各國首腦進行三天閉門會議。傳統上G8會議是謝絕採訪的,而且都選在最幽靜的地方舉行。但因為這個會議對全球命運的影響非同小可,因此來自四面八方的示威者也屬「全球化」,連日來示威者與警察的衝突,佔據了電視新聞報道的畫面。
G8會議是一九七五年由法國總統德斯坦發起的,第一次會議只有六國,第二年增加了加拿大,變成G7。前蘇聯崩潰後,俄國在一九九四年也被邀參加,成為外界視作「富人俱樂部」的一員。但俄國論經濟實力不足,本身也需要外援,因此只願參加部份活動,凡談到認捐幫助其他貧窮國家的議題,俄國總統一概避席,因此,G8實際上只是G72而已。
G8傳統上是非正式組織,沒有常設秘書處,也無專責人員,所有工作都由當年的東道國負責。但為甚麼各國領袖如此看重G8呢?原因是聯合國雖名義上是最高國際組織,但憲章裏所定世界各國一律平等的觀念,在實際政治上行不通。
富強如美國,與幾萬人口的南太平洋島國,在聯合國大會上都是一票。而在安理會,又因經濟實力強大的日、德、意都不是常任理事國,而居於不平等地位。擴大安理會成員的議案吵了五十年,仍無結果,今年九月投票恐怕也是一場空。
兩年前,法國作東,法國總統希拉克邀了中國、印度、巴西與南非列席,去年在意大利舉行的G8會議,也邀請了這四個經濟實力迅速增長的國家參加。今年則除了這四國之外,還邀了墨西哥。中國當然很樂意與這些主宰全球命運的大國平起平坐。
G8標榜的三大原則是:民主制度、經濟規模和自由市場。論經濟規模,部份成員國已落在中國、印度、南韓之後,其中俄羅斯恐怕連巴西、澳洲、墨西哥都不如。但民主制度,則在蘇聯解體後由於俄國實現了普選才被「富人俱樂部」接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Glaser)說,支持中國加入G8的國家,主要看重中國的經濟潛力,「除了擁有一個大市場之外,中國也是國際出口、金融、石油貿易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它的一舉一動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影響愈來愈大,因此,G8的一部份成員認為應該將中國請來共商國際經濟大事」。但是,她說,「到目前為止,G8的成員國還僅限於民主國家,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不符合G8的標準。俄羅斯也是變成民主國家後才被G8吸納。」
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就認為中國可以對G8作貢獻。他說,「中國的加入並不意味要脫離發展中國家的陣營,或要放棄本身的價值觀。相反,中國若在G8範疇內提出建議,表達不同意見,這本身就是對G8成員國的尊重。可以說,中國如加入,能促進G8的轉型,將之從一個『富人俱樂部』轉變為『大國俱樂部』,變成全球大國和地區大國對國際事務的清談場所。」
葛來儀認為,「中國加入G8意味西方會壓迫中國的民主改革」。但她又認為,實現民主制度關鍵在內因,因此,G8國家要推動中國作一些政策變化,可能是非政治的。「G8內部沒有諸如人權、環境等問題上達成的明確協議,所以中國的參加可能感覺到最直接的壓力是貨幣問題。」
在這次的G8會議上,胡錦濤主席會不會以人民幣的有限度的彈性,來解決歐美各國近來的反中國潮呢?答案也許這一兩天就可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