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樓周記:二手偏軟細價樓捱打 - 劉兆昌

蘋果日報 2011/11/12 00:00


反映9月份二手交投的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10月份錄得3939宗二手註冊,按月下跌16%,是自08年12月以來首度回落至不足4000宗,創近3年最低水平。在10月整體二手註冊當中,以中細價物業為主,其中200萬元或以下物業錄得1093宗註冊個案,佔總數28%,屬最大份額;至於200萬元至300萬元則佔27%,錄1055宗,合計有逾五成註冊為300萬元或以下之中細價物業,可見於樓市市況較為偏軟的時期,中細價物業仍然較受買家追捧。
隨着上月獲批數字大幅增加,目前批出預售樓花同意書但尚未公開發售之新盤單位逾2400伙,包括盛世(1536伙)及天賦海灣(482伙),早前獲批的灣仔壹環(237伙)、愉景灣津堤(164伙)、粉嶺馬會道283號(16伙)及九龍塘耀爵臺(14伙),這批單位擬推出或已推出市場發售。惟目前累積待批的單位數目仍有約5727個,兩者合計提供約7700多伙。
將兩者結合分析,新盤數量多於二手成交量,目前發展商心態勢在散貨套現持現金,額外印花稅實施快將一年,一年前入市的投資者按道理可逐步解封,遇上一手盤源的競爭下立竿見影,很難競爭。況且投資者近年坐貨實力理應無問題,在此段期間大家爭相放盤極為不利,也沒有這個需要。
代理集中促銷新盤
大量新盤攻勢水銀瀉地,加上項目定價普遍吸引,不僅吸納豪宅準買家的注目,亦同時引導不少地產代理集中力量促銷一手新盤,拖累二手交投量。新盤面對現實不再高價賣搶走二手客,與98年情況很相近,只是在價位上仍未打擊二手樓價。老樓相信由於早兩年樓價好、賣樓快,發展商手上現金充足,也毋須鬥快劈價套現,若果這局面已維持下去,樓市調整期拖得更長。
精明的投資者當然不單止以新盤戰作為唯一參考,還須對物業的位置、質素、面積和自行計算合不合理,與鄰區二手呎價作參考基準,考慮個人需要才決定作出入市行為,否則好易買貴樓。

劉兆昌
http://www.HKLau.com
empty
代理集中促銷新盤,亦會拖累二手交投量。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