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畫搜魂】關懷草根社會半世紀 堅盧治英國電影良心

蘋果日報 2020/03/24 02:20

堅盧治對不起錯過你

【映畫搜魂】
今年6月便滿84歲的英國老牌導演堅盧治,被喻為英國電影良心,由半世紀前60年代在電視台初露鋒芒的半紀錄片,到新作《對不起,錯過你》(Sorry We Missed You),一直拍攝關懷社會議題,為弱勢勞動階層發聲,故事平易直白,情感豐富,猶如《獅子山下》雅俗共賞,能勾起觀眾共鳴與同理心。
堅盧治六年前讓影迷以為《翩翩愛自由》(Jimmy's Hall)會是他最後一部作品,但四年前卻推出了讓他第二度獲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的《我,不低頭》(I, Daniel Blake),之後立即着手籌拍關於速遞公司自僱司機的延伸作品《對不起,錯過你》,貫徹對勞動階層的關懷,對社會問題有細膩深入研究。

常被稱為左翼導演的堅盧治,自1965年開始為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周三劇場」(Wednesday Play)拍攝一系列半紀實電視單元劇(docudrama),透過寫實手法及充滿人文關懷,深刻反映戰後經濟復蘇背後基層社會問題。同樣由他早期愛將Carol White主演的「周三劇場」1966年代表作《Cathy Come Home》及1967年銀幕處男長片《慾海紅蓮》(Poor Cow),呈現英國年輕男女的愛情觀及生活問題,前者因丈夫工作受傷失業無力支付房租,落得一家幾口各散東西,後者卻為生活安定放棄真愛,選擇跟沒有愛的丈夫重新生活。時移世易,儘管科技進步,《對不起,錯過你》中的英國小家庭為經濟及住屋引發更多問題,淪為資本主義犧牲品。
批制度無情 剝削變本加厲
堅盧治從事影視工作半世紀從不離地,往往又能直指制度。《我,不低頭》擲地有聲抨擊英國福利制度,又抨擊官僚迂腐。堅盧治的電影不只屬於Art House小眾,描寫工作時心臟病發老勞工尋求福利金的《我,不低頭》,平易近人程度不遜於《獅子山下》,令人激憤的程度亦不下於《誓不低頭》。

由籌拍《我,不低頭》而引發堅盧治拍攝的《對不起,錯過你》,男主角做速遞公司自僱司機,卻不受法例規管無限時搏命,從中看到資本社會對「零工時合約」工人的新剝削手法,政府亦對這種自僱人士的死活毫不關心,正如The Smiths名曲《Heaven Knows I'm Miserable Now》的歌詞「I was looking for a job, and then I found a job. And heaven knows I'm miserable now. In my life, why do I give valuable time to people who don't care if I live or die?」正是片中主角的悲慘遭遇及無奈心態。

堅盧治也能反映不同年代女性的堅強。《慾海紅蓮》中的單親媽媽女主角,大膽尋覓不同男人慰藉,做酒吧女侍應收入低微,不介意兼職模特兒,在一群色迷迷的麻甩龍友面前擺出性感姿態滿足他們的性幻想。《我,不低頭》的年輕單親母親,亦為了生計當上名義為伴遊的妓女。《對不起,錯過你》中的母親角色是當下備受剝削的外判工看護,每日奔波勞碌做足12小時,僅拿到相等6至7小時最低工資,雖只可任勞任怨,但亦精明勇敢,能果斷回應兒子問題,又能在丈夫受速遞公司話事人逼迫時夠膽代夫還擊。
藉女性與小孩 為弱勢發聲
從1969年的經典代表作《凱斯》(Kes,當年香港上映譯名為《難忘愛鷹》)到《對不起,錯過你》,堅盧治也關心基層年輕人。《凱斯》就像英國版《四百擊》(The 400 Blows),純真小主角偶爾會做錯事,生活貧困又常受欺凌,對人生沒希望,片中高壓教育制度比起英國樂隊Pink Floyd與導演阿倫柏加(Alan Parker)合作的音樂名片《迷牆》(The Wall)中的學校生活更加可怕。值得一提是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中,一群不良少年被訓導老師教訓一幕,明顯是受《凱斯》校長體罰學生的場面啟發而來。至於《對不起,錯過你》中的長子,令人想起《雙失16歲》(Sweet Sixteen)的男主角,雖然沒有走上販毒歧途,但像《凱斯》小主角一樣對未來沒有寄望,不相信讀好書會搵到好工,遂逃學寄情街頭塗鴉。

看堅盧治的電影,看到生活不似預期,貧窮產生接踵而來的問題,《對不起,錯過你》的四口子漸漸失去生活樂趣。《凱斯》的貧窮少年比他們還好,透過訓練一隻飛鷹找到人生寄託與價值。反觀《對不起,錯過你》的主角就算身心重創,仍是要繼續做到死也沒人關心的「低端人口」,如果沒有了堅盧治的寫實鏡頭,似乎也沒有人會為他發聲。

堅盧治初心不改,正是想觀眾被角色和故事觸動,並能看透圍繞角色的社會問題及壓迫。
empty
《對不起,錯過你》描寫被資本社會剝削的一群勞動階層。
empty
《對》中的妻子兼母親一角,是備受剝削的外判工看護。
empty
《對》中主角一對子女也成為資本社會犧牲品,是一種無聲控訴。
堅盧治點滴
熱愛曼聯簡大帝
身為典型英國球迷的堅盧治,甚愛簡東拿,除了曾邀簡大帝演出喜劇片《尋找簡東拿》(Looking For Eric),亦在《對不起,錯過你》男主角與客人的對話中大讚簡大帝及曼聯,球迷必笑爆嘴。
empty
長期編劇夥伴
堅盧治自1996年的《卡拉之歌》(Carla's Song)後,一直跟編劇保羅拉維(Paul Laverty)合作,兩套金棕櫚得獎作《風吹麥動》和《我,不低頭》都是出自保羅手筆。《對》是二人第15度合作。
empty
跟The Smiths對味
90年代向英國樂隊The Smiths致敬的專輯《The Smiths Is Dead》,選用了《凱斯》劇照做封面,相信是該片的草根生活苦況,跟The Smiths歌曲提及的英國生活十分對味。
empty
值得回味的堅盧治作品
寫實詩意 《慾海紅蓮》 (Poor Cow,1967)
堅盧治的處男電影,描寫照顧年幼兒子的年輕母親,徘徊在兩個獄中等她的男人之間,一位是只關心金錢的丈夫,另一位是對她愛得難捨難分的婚外情人。等待兩個男人出獄時,她卻沉淪慾海。拍出英國草根階層眾生相,加上Donovan的歌,寫實又詩意。
empty
無力高飛 《凱斯》 (Kes,1969)
給成年人看的兒童電影,英國電影協會選為史上十大最佳英國片之一。15歲的Billy生於貧窮單親家庭,長得像發育不良的少年,遭受兄長同學校長老師欺凌虐待,對人生沒寄望,訓練一頭叫Kes的茶隼是他生活僅有的快樂,可是他和Kes也無力展翅高飛。
empty
壓抑生活 《Family Life》 (1971)
一部關於家庭壓迫的故事。一名少女在保守的父母與社會的偏頗診斷下,陷入迷惘、徬徨與自困,她渴望成為一名未婚媽媽,母親卻安排她墮胎,又為她安排不願意做的工作,甚至認為送她入精神病院最好。父親也一直受母親種種壓抑導致性生活不愉快。
empty
苦澀成長 《雙失16歲》 (Sweet Sixteen,2002)
探討千禧年代英國草根年輕人生活,跟英文片名相反,一點也不甜蜜迎接16歲的蘇格蘭雙失少年,阻止母親為她的男友販毒,被販毒的祖父和媽媽男友痛打。為了遠離魔爪搵快錢,居然爭着做毒品拆家。影片曾獲英國獨立電影大獎最佳英國片及康城影展最佳劇本。
empty
爐火純青 《風吹麥動》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2006)
奪康城金棕櫚獎爐火純青之作。追溯20年代愛爾蘭反抗英國統治的獨立之戰,無懼得罪國人,直斥當年英國政府玩弄權術,令大地割裂,人心撕裂,也將一對兄弟由並肩作戰到各行各路的情誼,提升至史詩境界,過程中看到英軍的殘暴、人民激烈抗爭及內戰相殘。
empty
有聲控訴 《我,不低頭》 (I, Daniel Blake,2016)
第二度奪得康城金棕櫚獎。患上心臟病不宜工作的主角淪為制度人球,就業中心職員無視醫生建議硬說他有工作能力拒批傷殘津貼,申請津貼又被要求花大量時間找尋不宜其體能的工作。一刀插中英國福利制度的死穴,對冥頑不靈的官僚文化作出最擲地有聲的控訴。
empty
撰文:張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