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新年願望是財源廣進、身體健康,甚至世界和平,但一眾經濟分析員相信心裏所渴求的是,希望可以準確預測世界經濟及金融市場走向,「成名」固然重要,然能保住份工更為實際,因為若屢「貼」不中,可能受人唾罵至失去自尊(除了一些面皮厚的戲班小子或別有用心之士)之外,更可能在範圍狹窄的行業間難有立足之地,足見分析員是一份吃力不討好之工作。
然而「估唔中」並非罪過,君不見那些國際金融組織,政府財金官員、著名顧問機構和一些個人經濟學者及分析員對2001年全年經濟及公司盈利預測「全部」大跌眼鏡?有誰估計到先進工業國全年經濟增長會由先前預期的3%跌至僅有1%(誤差超過66%)?又有誰會預計得全球三大經濟體系──美國、日本和德國會齊齊陷入衰退?
「爆煲」警號早已響過
本欄早於去年初指出美國儲蓄率與投資率背馳幅度高達10%,經驗告訴我們這將是「爆煲」的警號;「911」事件後更強調搖搖欲墜的美國經濟將因受嚴重打擊而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其他主要經濟體系,當時並非危言聳聽。
至於華爾街一眾投資策略師或分析員,他們「貼住個市」都對公司盈利的估計與實際相差超過30%,投資策略師「猜錯」不須負上責任,亦不須認錯,但政府對經濟的預測又如何?君不見我們尊貴的上任財政司曾司長在美國TMT股泡沫爆破後仍不改經濟增長4%的預測(實際可能是「零」增長),最後更升官發財;接替的梁司長在金融界打滾超過25年,連一點sense(觸覺)也沒有;「超」高薪的任局長為明哲保身更從來對「敏感地帶」守口如瓶,怎不令港人慨歎!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