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同意政務主任的憂慮,他說:「一個人嘅身份會影響立場同處事方法,王永平掌握埋高官升遷,難免令人擔心董建華更加有效去左右文官制度。」
過往本港一直沿用英式文官制度,設立政務主任職系,負責制訂政府政策,政務司司長以公務員之首的身份,擔任局長級或副局長級的高官晉升委員會會議主席,以下職級才由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主持。不過,自董建華在七月起實施高官問責制,所有局長改為特首委任,即是政治任命,他們已非傳統的文官,而常任秘書長及以下的政務主任職級仍屬傳統文官。
公務員事務局證實,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不再擔任晉升委員會主席,並把管理公務員的角色,交給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王永平將擔任今次高官晉升委員會主席。同時,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主席鮑文將會以觀察員身份列席晉升委員會。
安排屬香港特色
該局發言人說,雖然王永平是問責制官員,但他負責公務員管理措施,同時為確保政府政策推行,要找最佳人選,故由他擔任晉升委員會主席。發言人承認此安排與其他推行內閣制的國家不同,但這是香港的特色。
有個別資深政務主任對本報記者指出,公務員要政治中立,是確保不管誰人做特首,公務員仍然要保持中立,處事公正。但負責掌握公務員晉升的人,是由特首任命,實在令人質疑王永平會否為顧及特首的管治,而擢升特首的自己友。此舉無疑是破壞既有的文官制度,助長擦特首鞋文化。
被指兩面不是人
張炳良教授也表示,英國的做法是由最資深的文官兼任公務員之首,主持最高層文官晉升,那就不怕選人原則不同。他說:「政治還政治,文官還文官,先至能夠保持公務員制度完整性。」其實較早時已經有公務員團體指摘王永平兩面不是人,並質疑他游說公務員減薪時,究竟是幫董建華抑或幫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