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翠華停業】痛失35億賣盤良機 兄弟決裂另起爐灶 一生一世夢碎

蘋果日報 2020/03/21 07:00

李堃綸堅信號上海生煎皇何庭枝財經江若琳蘭桂坊中環翠華李遠康財經

翠華(1314)可說是香港茶餐廳伙計的傳奇,創辦人是五個茶記的廚房佬,自成為上市公司「揸fit人」,身家地位幾何級數地跳升。八年前眾人喜氣洋洋,同穿上「I love 翠華 」T恤,眾人大佬「康哥」李遠康對著記者說:「做茶餐廳,是『一生一世』的承諾。」股票號碼1314,意味著五個創辦人的感情,同樣希望是一世的。

不過,五兄弟只可以「共患難,卻不可以共富貴」。翠華自上市後,股價一直攀升,市值更一度達80億元,有兄弟於2016年提出賣盤。不過,執迷的大佬康哥,堅拒賣盤,要做下去。眾人最終因權鬥決裂收場,其餘四兄弟何庭枝、張偉強、張汝彪及張汝桃被「踢出」董事局,今年65歲的康哥因而引薦女兒及兒子進入公司分擔重責。

翠華過去多於依賴自由行,80元一個普通午餐,早已離棄香港人。不過,自反送中之後加上疫情,自由行大減,令翠華的這個問題暴露出來,不論生意或股價都大走樣,去年九月底的中期業績由盈轉虧蝕4,450萬元,市值由高位跌到不足5億元。見證著翠華生意起飛、迄立中環威靈頓街22年的翠華大店,將於明日(3月22日)暫時劃上句號。在看重利潤、一切講錢的香港社會,無論生意定人情,真的有一世不變嗎?

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有「老蘭」照妖鏡之稱,食正「蒲點」蘭桂坊,成為名人明星的早餐或消夜飯堂。1998年,李遠康藝高人膽大,以月租21萬元租下協成行旗下樓高四層、總樓面逾8,000呎的威靈頓街鋪位,24小時經營,生意愈做愈好。2003後,更食正自由行,成為遊客慕名而來的景點之一。業主協城行不斷加租,租金一度升幅9倍,達200萬元以上,但翠華「食得起」,依然無有怕。

去年在逆權運動下,翠華因刊登「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被列為藍色商家,而被黑衣人「裝修」。疫症當前,中環不少公司都批准員工在家辦公,加上自由行絕跡,翠華最終忍痛選擇在22號休業該店。本週四,李遠康曾專程到中環店午膳,安排善後工作。有做了13年的阿姐輕嘆:「老闆成日嚟食嘢嫁!疫症下無生意,好多熟客都唔捨得,但真係做唔住交唔到租啦。」連同這間鋪,翠華短短半年已有7間分店結業,包括位於銅鑼灣、旺角、油麻地及佐敦等旺區的店鋪,阿姐指公司未有安排她調到其他店幫手,唯有先休息一下。

中環鋪執笠,早在兩年前已有先兆。翠華當時租金本來在200萬元以上,想要求業主減租,於是首先傳出結業的新聞,後來協成行找不到其他客,才願意減至133萬元與翠華續約,租約期三年。租金雖減價逾四成,但依然不菲,以呎租達159元計算,翠華要每月做夠600萬生意額、即每日20萬才能生存。開足24小時,每小時要賣120碟72元招牌馬來咖啡牛腩飯才夠維持。資深鋪市投資者李根興說:「茶餐廳每月租金30至40萬、呎租100元已經係頂盡晒,仲要係翻桌率好高先有機會做到。」所以翠華情況確是嚴峻。

有在附近上班的食客May指,中環物價高,翠華算是實惠之選,「(休業)緊係唔方便啦,平時都會揀翠華,呢間就腳。」問到會否轉往同區其他分店光顧時,她回應:「唔會,因為太遠,可能帶飯啦。」不過,非當區上班族的陳先生有另一看法:「我都係呢頭睇醫生先食咋,又貴又唔抵,(食物)冇乜特別。其實藍店我哋更加唔想去,不過路過,我爸又要食,咁我無辦法。」

empty
empty
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將於明日(22號)開始休業,以節省成本。
為人踏實 堅拒財技
近月傳出翠華以「同心抗疫」為由,要求以八折償還去年12月貨款予供應商。要救亡,李遠康與同為執董的兒子李堃綸及女兒李倩盈身先士卒,在上月初宣布全體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成員,由該月起減薪30%,為期三個月,作為調節成本方案的第一步,又另設危機處理委員會。知情人士指:「其實康哥係個踏實嘅人,佢到今時今日都覺得翠華係有得救。」其子李祉鍵近日才改名李堃綸,從新出發。

康哥出名嚴格,對出品要求高。記者曾在分店見到他訓示一個正在發脾氣的廚房佬,其他員工只敢密密做,不敢出聲。李遠康在生意上軌道後仍事事上心,經常在凌晨兩、三點巡鋪。不過,這份固執,有人尊重,但就不是人人認同。2016年,翠華純利大幅倒退五成至7,100多萬元,以其當時有61間分店計,每間店平均只月賺不足10萬。在生意愈見難做之時,機會來了。當時翠華股價早由高位5.7元跌至1元,卻有飲食集團以每股2.5元以上高價招手洽購,利誘當前,其餘創辦人也希望收錢走人。但當正翠華「親生仔」的李遠康堅拒玩財技及賣盤,令其餘四兄弟不滿。

由於五人於上市前一同簽訂了「一致行動同意書」,把各人牢牢綁在一起,公司決定都要經一致同意才能執行,結果引致內訌,先是何庭枝及張汝彪被「高票」踢出局,連任董事失敗;後是執董張汝桃及非執董張偉強陸續辭任。由於只有一人反對就不能賣股,故其他股東現繼續共同持股,間中收息,對營運不再過問。

李遠康長情,物業多是長期持有,即使樓價已翻了幾倍,也長揸不沽;當中包括於1991年以低價42萬購入了竹園鵬程苑的一個單位,事到今日已升值不少,但他仍選擇繼續持有。

向來最有「大佬」的風範的他,出身於屯門山景邨,十多歲輟學,曾在上環港澳碼頭對開的「海安冰室」打工,貪其有飯吃有屋住。李遠康後來轉戰水吧及餅房,再當上過大廚。而曾甘苦與共的五兄弟,則結緣於李遠康師傅蔡創波(波叔)創辦的新蒲崗翠華冰廳,原先只是打工仔的他們,在1989年時以20萬從決定移民的波叔手上接手餐廳。波叔在2012年時接受本刊訪問時回憶道:「當年想送仔女去澳洲讀書,於是全家一齊移民。賣翠華時無諗住賺錢,難得班夥記咁有心,咪廿幾萬頂手畀佢哋。」他指李遠康為人有諗頭,人品好亦念舊,對他讚不絕口。而另外四名創辦人,也各有千秋;緊接李遠康地位的是何庭枝,而張偉強負責財務監控及採購,張汝彪看管中央廚房,張汝桃則監督業務。

empty
李遠康為人長情,購入的物業多以長揸為主。
李遠康兒子接棒 表現平平
自兄弟紛紛離開,李遠康難獨撐,於是提拔其早在2008年加入集團的兒子李堃綸。畢業於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文學士的李堃綸主修國際商業,由市場推廣及設計主任做起,山頂的翠華店便是由他設計,惟已結業。今年35歲的他後來轉任為集團業務發展總監;至去年3月,他被升任為行政總裁;其姊李倩盈則以月薪10萬元擔任供應鏈總經理,另同時加入董事會出任執董。

李堃綸近年搞作多多,不過都不是茶記本業。包括先後跟太太成立日式快餐店「廿一堂EATery 21 by Tsui Wah」及麵包店「BEAT by Tsui Wah」,前者現有兩間位於將軍澳及中環的分店,後者則座落在尖沙咀港鐵站閘內商店。但受累於翠華,廿一堂亦連帶被列為藍店。與藝人江若琳、王灝兒(JW)及卓悅太子爺男友葉韋彤相熟的李堃綸,2018年促成翠華以近千萬入股江若琳老公蕭潤邦創立的「堅信號上海生煎皇」,成為大股東;然而生煎皇去年首季盈利不足5萬。翠華另外在去年起新設素食餐單及兒童餐選擇,以擴大客路,不過反應一般。據知情人士透露,白手興家的李遠康對阿仔成績有不滿,經常對其鞭策,望兒子能早日接手生意。
前兄弟自立門戶 開兩間茶餐廳
李遠康為生意大跌頭痛時,本刊發現昔日的兄弟,早已另起爐灶。出身梅窩的何庭枝,1995年跟妻子以231萬購入梅窩自海愉花園一個單位,隨著翠華發展順利,他也愈買愈貴,由購入屯門的景峰豪庭,到後來買入堅尼地道御花園豪宅單位自住。把重心投資放在農地之上的他,在2012年起大手買入大嶼山的多幅農地,當中四幅由其名下持有,三幅以妻子之名戴銀霞買入。每幅成交價由600萬至1,260萬元不等,總涉資達5,860萬元。而大部分農地正在丟空中,未見有建築物或有人打理。何庭枝去年更當選為第三十五屆鄉議局南約區的特別議員,顯而有新路數。

而另一創辦人、以往主管廚房的張汝彪,近年在兜兜轉轉下低調做回老本行。2013年翠華股價處於高峰,當時持股最少的張汝彪及張偉強放得最狠,各自套億元走。張汝彪因此儲夠「私己錢」,在2018年分別於長沙灣及深水埗開設名為「壹號冰室」的茶餐廳。

記者近日到該冰室視察,發現其生意未受太大影響,在疫情肆虐下午市仍有九成人流。而餐牌跟翠華有七成相似,雖不見有售奶油脆豬,但同設秘制豬軟骨米線和馬來咖哩飯;後者味道跟翠華出品近乎完全相同,惟價錢低兩成,每碟售60元。有侍應坦誠指:「呢到係翠華舊伙計開嫁,廚房好多都係翠華過嚟。」問到過去一年生意有否受影響,他分享:「其實去年下半年(運動)都無咩受影響,係今年疫情就有啲啦。」

記者聯絡到老闆張汝彪,其指自己早就離開翠華,現已不便評論「舊公司」情況;並指在五、六年前已退休,是近兩年有感生活沉悶,才重開茶廳。問到會否再開分店時,他回應:「未知,而家(飲食業)太難請人啦。」談到跟兄弟的關係時,他明顯留口:「有(同其他人)聯絡,不過唔想多講,因為而家開冰室係自己開心,自己做自己事,其他事過去就過去,唔想影響到人,只想平平淡淡。」翠華失去了標誌的鋪位、失去了生意,失去了兄弟一起打江山的情境,可幸的是,昔日的兄弟沒有因此「灑鹽」,雖已分道揚鑣,做不到一生一世的拍檔,但至少沒忘記年輕一起打拼的日子。

撰文:黃綺敏

協力:葉嘉兒

攝影:梁正平 王命源 胡智堅

----------------------------

【壹週刊 武漢肺炎專頁】

緊貼防疫資訊!口罩訂購情況、確診個案、病徵潛伏期、封關國家名單、保險點賠?

與你遠離瘟疫 睇清官謊!

立即睇

-----------------------------

【壹週刊直播平台 ChannelNEXT】

專家教你自保攻略|口罩點揀|防疫點做

立即睇

-----------------------------

疫情追蹤,最新消息,Follow 壹週刊Telegram:

點擊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