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姐年逾七十歲的母親年前在位於淘大商場的創輝珠寶金行供有兩份金會,每份月供二百元,為期一年,期滿時可於該店換取等值四千八百元金飾。
醫生證實患癡呆症
劉小姐謂,其母最近經醫生證實患上老人癡呆症初期,適逢金會供款期滿,自行到該店揀選首飾。可是,其後她發現母親竟在該店購買了三件首飾,共六千一百多元,包括一個心形玉吊墜,一條十八K白金頸鏈以及一件足金金飾,惟該店發出的單據上卻無詳細交代三件首飾的價錢,扣除了金會供款四千八百元後,其母尚須補貼千多元「埋單」。
劉小姐細看三件首飾,對當中的的心形玉吊墜及十八K白金頸鏈的價值存疑,遂向創輝查問價錢,經她再三追問下,職員才答稱吊墜價值三千六百多元,K白金鏈則為六百多元。她再找從事金飾行業的朋友看過,均表示玉吊墜只屬B貨,且可能是經人工上色,估計價值不過千多元,而頸鏈則最多值四百元而已。
查詢金行皆稱B貨
「我最嬲唔係因為錢,而是我媽媽早排睇醫生,知道係屬老人癡呆症初期,話重有思想紊亂症。加上佢份人冇乜主見,間舖咁游說我阿媽揀埋啲玉器,都唔值錢,佢哋經營手法真係好有問題。」
記者曾將陳母所購的玉吊墜及頸鏈送往數間大型金飾行查問,職員均表示該頸鏈只有十八吋長,最多只值四百元。當中有職員指該玉吊墜可能曾經人工上色,屬B級貨,應值千多元,亦有指該吊墜可能曾作化學處理,雖屬真玉,但價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