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在96至97年間,潮流興注資,那時中資股每有注資消息,莫不大升特升,因為初期的紅籌國企母公司每每以比市價更便宜價格把資產注入在港上市的子公司,令股價上升。但後來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紅籌國企的母公司反而遭遇財政困難,那時便出現母公司以高於市價的資產賣給子公司,以換取現金解決財困,所以那時流行一句話叫「削肉救母」。這段時間任何公司如進行注資,其股價一定大跌,這是缺乏獨立的董事局和有效的資產評估機制所致。
(3)不依招股承諾去運用上市集資得來的金錢也是常有的事,最普遍的做法是子公司把集資所得借給母公司去作其他用途,或是擅自投資與本業無關的投機項目,前幾年最流行是投機地產項目去,其結果莫不虧損纍纍。
重建信心還需時
(4)迄今為止,有些民企的會計報表可信程度也往往令人懷疑,有很多會計師行為了搶生意和求生存,除了在核數過程中欠嚴謹外,還往往為了保住顧客而遷就老闆的意向,做出來的核數報告一定跟事實有一段距離。這也是為甚麼當國企或民企有甚麼壞消息流傳,股價一定跌至四腳朝天,因為投資者連核準的財務報表也不相信,還可以信甚麼?結果只有盡快賣清離場。
以上發生在民企和國企的各種問題,都曾經在其他國家早期的股市上出現過,這是發展金融事業必經階段。我們相信中國政府一定會正視這些問題,民企的興旺是大勢所趨,並不會因一些早段困難而停步,這是我們可以深信的。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