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發掘優勢
博士生助精神病患融入社會

蘋果日報 2015/09/04 00:00


精神病人康復路漫長,以「優勢模式」配合傳統治療,或有助他們重投社會。港大博士生蔡穎思與本地非牟利機構合作,研究優勢模式臨床應用與成效,以正向引導方式,幫助嚴重精神病患者融入社會。她與另外兩位港大博士生同獲富布萊特青年學人計劃資助,將赴美國完成研究。
蔡穎思指「優勢模式」由社工作為主導,先通過訪談令精神病患者認清自己擁有的能力及優勢,再協助訂立較易達成的具體目標,協助病人一步步走近理想,從而建立自信,重投社會。她舉例指有不做運動的病人,曾期望參加馬拉松,結果在社工努力下,將訓練慢慢增加,一年後成功完成馬拉松10公里賽事。
美政府資助青年學人
蔡穎思在過去3年與多間本地非牟利機構合作,研究「優勢模式」在港推行的可行性及成效,稱可輔助傳統藥物治療並同時進行,「要嘅錢唔多,但人手就要比較密集」。她將到「優勢模式」發源地、美國堪薩斯大學取經,以訪問學者身份逗留半年。
港大文學院博士生董小希,於中山大學讀本科時主攻英國文學,將以美國黑人作家Ralph Ellison作品《Invisible Man》為研究對象,探討以中文繙譯黑人作品時帶來的文化衝突與誤解。同樣來自內地的港大教育學院博士生戴園園,則以中美兩地大專院校合作為題,研究兩地交流的利弊。二人均在美國停留10個月。
研究資助局推出的富布萊特青年學人計劃,由美國政府資助,自2006至2007年度開始資助每位研究生赴美研究,每月1,600美元(約12,480港元),用以支付研究的實際開支,包括住宿及生活費等。計劃每年選出8位研究生,今年港大佔其中3個名額。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