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前世今生 - 鄧達智

蘋果日報 2018/04/24 00:00


「天水圍」三個字的出現,並非久遠至清朝,想是民國二、三十年代,是以鄉中老兩輩人家口中並無此一名詞,一般稱屏山之邊沿,老馮家圍一圈為「約所」,西南陲尖鼻嘴旁則是網井村並網井圍。
猶如今天稿子網上附文六十四年前老照片,現在天水圍西鐵站旁的聚星樓望西北,沿屏山河(現已被渠務署改變成暗渠)靜淌至后海灣,與大陸沙頭(上沙、下沙)遙遙相對,河兩岸大片河海交界濕地,自崇德堂先輩售與原籍台山(過去廣義開平、恩平、江門並台山統稱四邑)美洲回歸趙氏(後人趙不弱 )開墾基圍,引入海產,製蝦米、蝦膏、蠔豉、蠔油、鹹魚等等行銷海外。該趙氏公司名「聯德」,以青磚結偌大圍牆作曬場,圍門上書三大字「天水圍」。此為天水圍之名的開始,猶記得少時初見,天水之間沈默寧靜,看出至風光的日子不再,附近河涌仍有相當多、築於河上高腳木屋、鐵皮屋,想居民盡是幹水活蜑家水上人,曾經效力聯德公司。
天水圍原地處天大地大河海交界,我童年、少年,以至青年期從外面回來後,好長一段時間,心之所繫以此白雲故鄉。大眾如果面對香港今日人面、語音、氣質改變而感嘆故鄉之模糊;我等面對從無到有,大片望不到邊良田魚塘變作三十萬人聚居密密麻麻骨牌般無色無味冇型今天景象,而環境管理與一部份居民構成更已臭名遠播;這份故鄉慘痛巨變,足夠欲哭無淚!
拍板發展天水圍,二話不說,先將原「天水圍」並「聯德公司」推倒,不留半點歷史痕跡,優美環境與實質文物幾乎被鏟平;還給你一個香港獨一無二濕地公園或屏山鄧族文物館,不過聊勝於無。網絡世代,Tere Wong組織「集史廣益」總算滙聚大眾口傳、字傳、相傳的互動,讓歷史活起來的一份公益,不讓新世代、新港人、地踎政客,以他們理所當然的模式將歷史湮沒。許是「天水圍」三字相關人、事、物頗廣,自從這話題推出,眾說紛紜,好些從未流傳、曝光的照片,如雪片飛來,刺激了我們充滿驚喜的眼球,不斷新資料將天水圍的各式記憶從新洗禮,期望她的前世、今生不再混混沌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