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歐元暫難抗衡美元

蘋果日報 2002/01/03 00:00


E-Day的重要意義是反映40年來,歐洲精英分子為「歐洲整合」這個理想,作出無限貢獻所得來的「種子」,亦即意味整個歐洲「久分必合」真正開始,其政治意義相比經濟利益,實有過之而無不及。縱使多年來面對無數反對聲音和壓力,各國決策者仍然堅定不移,將夢想變成真實,這項偉大的工程,實值得世人舉杯慶賀,並祝福這顆「種子」能經得起風浪,萌芽成長!
歐元區12個成員國(在嚴格遵守馬城條約的約束下),各自有不同的財政政策,但卻要生存在「一制通用」(onesizefitsall)的貨幣政策下,現鈔又已經面世,要不出現偏差甚或亂子,歐洲央行實在任重道遠。

政策保守窒礙經濟
歐洲央行過去的作風,似有秉承德國央行獨立運作及以穩定價格為主要任務的傳統模式,例如去年美國聯儲局11度減息(由6.5厘減至1.75厘),歐洲央行只減4次(由4.75厘減至3.25厘),其理由是在通脹率未下降至目標範圍的2%或以下,貿然跟隨減息將影響整體經濟發展,遂惹來缺乏前瞻之批評。可是「一制通用」要照顧所有成員國利益根本不可能,怎樣才能取得平衡,不易取捨。
就利率的加減已經常令歐央行27位理事出現議而不決,不精簡決策層便顯得「慢半拍」;加上步伐緩慢的結構改革,難怪歐元終未能得到人們的信心,要與美元抗衡還需時間考驗。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