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開始,業內行家已開始討論有關生命科技及生化科技之發展,大家意見紛紜,直至長實(001)正式宣布分拆長江生命科技上市後,令沉寂已久的股市泛起一片希望的漣漪。投資者亦憧憬着類似2000年科網股的神話會再現,在死氣沉沉的經濟環境下,冀望殺出一條生路。
雖有不少人對生命科技概念寄以無盡的厚望,然而,客觀形勢已大變,相信往後發展不可與科技狂潮同日而語。
科技概念之可以令人如癡如醉,整個「局」之可以如斯成功,全有賴於多方面的配合。97金融風暴之後,部份港人財富急速萎縮,心理上承受着沉重的壓力。所謂「爛船也有三斤釘」,雖然資產值暴跌,但個別投資者手頭上仍有最後一注資金,希望把握一個機會翻身。當時經濟前景一片茫然,自然亦會產生搵快錢的投機心態。人急自然心亂,是最容易判斷錯誤的時候,當時市場所營造的氣氛及引誘自不然難以抗拒。一個股市的概念之可以成為泡沫,首要條件一定要市場不斷有新資金加入去接火棒。反觀今天,市場資金情況已不可同當日相提並論,生命科技所能激起的浪花實屬有限。
科技泡沫之成功,全賴電訊業之發展及電訊公司之併購帶來的資產膨脹所致。電訊股股價暴升,令投資者見到可以借鑑之例子,雖然股價上升不是靠基本因素,只是靠收購過程不斷托高價錢,但投資者一般都會犯這種錯失,自然會蜂擁而至參與這種接火棒的遊戲。與此同時,美國科網股之熱潮亦同時和應,單靠一兩單個別成功的例子便百花齊放,展開科技股的尋寶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