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小學生不知孫中山是革命家,有啥稀奇?他們不知劉德華是明星歌星,才怪。
最近有調查說,香港小學生中華文化的認知程度低,這能怪誰?這根本是個流行文化、電視文化、電腦文化的年代。新一代的眼睛只管盯着螢幕銀幕,指頭光曉得按手機和電腦的按鈕,多看的是漫畫,常聽的是流行曲。
除非孫中山跟劉德華一同登台,屈原和鄭秀文搭檔合演《瘦身男女》,詹天佑搖身變作「中華英雄」,要不小朋友哪曉得他們是何方神聖。
你怪小學生不知道詹天佑是誰,何不問問他們的老師,難道老師就知道?詹天佑發明火車車卡的接鉤,老師又都個個曉得?
殖民地教育讓我們對中國文史哲理的常識,都委縮成地圖上的香港那麼一丁點。不知道詹天佑是誰的教師,當然就教出不知道詹天佑是誰的學生了。
聽過這個笑話,有國文教師居然只知道韓愈是古文家,不知道他也是詩人;光曉得他文起八代之衰,不曉得在《十八家詩鈔》裏,他也是其中一家。但外國教育又何嘗見得十分成功。曾有調查說,有美國大學生竟不知道馬克斯是誰,以為是默片時代Marx兄弟當中一人;也有大學生不知道華盛頓是開國元首。小朋友,只因孫中山跟孫佳君沾不上邊,你不認識他,又怎能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