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日,一個對威爾斯親王醫院很重要的日子。當日是引致威院爆發非典型肺炎的源頭病人入院的日子。當時全球沒有人在意新世紀疫症已成型,威院醫生也沒有留意到病人正在散播超級病毒,終引致全港爆發疫潮。
未有封院及隔離安排
究竟威院在應變上有沒有錯失?不少人歸咎該院錯過控制疫情的黃金機會,有個別染病醫生最初甚至不肯入院治療。
但有威院臨床醫生認為,當時根本沒有人認識這種非典型肺炎,「換轉任何一間醫院收呢個源頭病人,結果都會一樣。」中大醫學院兩名教授昨刊登聲明,指傳媒早前報道兩人在《刺針》雜誌文章內承認因無知犯錯至病毒擴散,是傳媒的曲解,其實文章旨在警醒各地醫護提高防範意識。
回望三月四日,病源病人入住8A病房,臨床診斷與一般典型肺炎沒有明顯分別,醫生以一貫療法醫治,也用了噴霧。至三月八日,開始有8A員工不適,至十日,十多二十名員工發燒不適,才正式響起警號。
該院在翌日決定封閉8A病房,當晚為員工診治後接收了二十三人入院,其後續有數十人不適入院,有教授因疫情嚴重,向上頭反映「封院」意見。
疫情極速發展,十五號已有病人轉危要插喉,深切治療部突然住滿了病人及醫生。衞生署在十一日派員到場追查,但威院醫生及護士早在病房內外進行追兇,終在十四、五日時,鎖定了二十六歲的源頭病人,不過,當時未有封院及隔離安排,威院只能威迫利誘制止源頭病人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