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厭仔變神父陳日君不願當主教
八時多的假日清晨,天主教香港教區助理主教陳日君已穿起莊嚴筆挺的教袍,回到辦公室。踏入二○○二年,陳日君也邁向七十歲,但仍在埋首處理層層叠叠的文件、響個不停的電話等忙不完的工作,近日,還因爭取無證兒童上學頻頻見報,但卻被指是為接任樞機之位鋪路,他說:「我猜教會中無人會喜歡做主教,如果有,那人真係儍儍哋……」
記者:劉一線
攝影:楊錦文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1932年 生於上海
1948年 加入香港慈幼會修道
1955至64年 到意大利修讀神學哲學
1961年 當上神父
1964至89年 在香港教會學校教學
1989至96年 在香港及中國各省教書
1996年至今 當教區助理主教,就中國打壓地下教會、內地封聖事件、邪教法、無證兒童入學表態。
新年祝願:集體開放
「我希望新一年所有香港人都開放心胸,當所有人是弟兄姊妹,不分你我。貧窮的日子很奇妙,你用愛心同人分享喜樂,喜樂會愈來愈多;你同人分擔痛苦,痛苦也愈來愈少。」
主教不易為:最怕講多錯多
「我三十二歲已經以神父身分開始在神學院教書,六十歲時已踏足中國教哲學和神學,我感到學生很需要我,我以為可以一直教下去,怎知在1996年,我被調回香港當助理主教!做主教多好多責任!責任重,就容易做錯事!」
做錯事當然不包括高調處理無證兒童入學事件,即使面對各方面的指摘,他依然無悔。「在這些事情上,我不感到有壓力!其實我也不是特別想發表,只是傳媒找我,我就有話直說,但好像講多錯多!……也曾收過那些自稱教友的傳真,怪我行得太前,令政府與教會處於對立。但試想想,如果沒有教會的支持,你猜我會不會這麼高調?
「我也七十歲了,我希望再做五年主教便申請退休,然後專心教育。繼任?胡振中樞機的身體好好,根本不存在繼任問題呀!」陳日君強調教育要與青年人在一起,觀乎他近年義無反顧的支持無證兒童入學、對中國的關心,或多或少與他的成長歲月有關……
成長歲月:承父志當神父
陳日君生於三十年代的上海家庭,成長於戰亂的窮困年代,還有一對虔誠的父母。「我父親在高中時就信天主教,他好想當神父,但因資歷淺,算是新教徒,所以在教會的建議下,跟媽媽結婚,立心將來栽培兒子做神父,結果生了幾個姐姐後才到我出世。所以我年紀小小就開始上教會,感覺很好。
爸爸中風 教會供我讀書
「當時上海正在打仗,爸爸失業了還中風!當時家裏五個細路也正在讀書,上海天主教教區主任是個法國神父,他給我們寫信到學校,免費給我們讀書!升上中學時,爸爸已經半身不遂,媽媽也因照顧大家而捱出許多病來,家裏好窮,照理應由我這個兒子出去搵工養家,但爸爸好堅持,認為窮也不重要,決心把我奉獻給天主!媽媽自是不捨得,但看着當時通街跑不願回家的我,也終於肯讓步,希望教會可以教好我。我當然樂意,因做神父奉獻自己是一個很崇高的理想,結果我選了專收百厭仔的慈幼會。」
窮生活也快樂
說到這裏,陳日君笑得語重心長,「那時正值打仗,教會很窮我們吃得很差,但我們一班寄宿小朋友跟神父打成一片,常常一起禱告、唱歌、打波做話劇,相親相愛,感到神就在當中,好安樂做人好有意思。」就在這段日子,他的父親第二度中風去世。「1948年我獨自到香港慈幼會讀書,1955年被派意大利升學,一心為做神父作準備。
前衞教授的衝擊
「我的性格頗理性,內心常產生很多疑問,但老師們都能給我一一解答,令我對宗教更有信心!我印象最深是一位老師,他在五、六十年代已提出工人有罷工權利,又指出國家富強,功勞不在區區幾個投資者,而是全民的努力;即使日子艱難也不要炒人,大家一起想辦法,努力共度時艱。
「可惜他這些前衞言論不容於教會,結果他被炒魷魚!我們感到很可惜,但還不懂得造反,幾年後,教會也很混亂,有些人繼續保守,有些人就激烈的改革,各走極端;結果教會開了很多次會議,證明那位教授的理論合理。而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受上海傳統教育的教徒,可以見證這個革命,好有福。」之後陳日君就當上神父,學成之後,更回到香港從事教育工作。
中國教書:受厚待心有愧
回港後,陳日君到了長洲的神學院一教便是二十年,直至1984年做了一個重要決定,「那時我已在港服務了二十年,算是夠皮了!那時我聽到家鄉上海天主教竟然開教會,我感到好難得,便申請回去教學。這個申請一等數年,結果八八年尾才獲批准,八九年九月開始起行。」
時為六四過後,「那時人人往外跑,只有我聯同羅國輝神父及一位美國神父回去,內地教會為表歡迎,不但任我帶了一整個貨櫃的書本送給教會,還把最好的都留給我們!譬如我們吃的比較好,夏天有風扇,冬天有暖氣!本來我們在香港教會也不主張享受,對他們的熱情實在感到有愧,但又不敢拒絕他們的厚意,惟有更落力地教育。
講課被錄音
「我猜政府起初也不太放心,所以以方便我們傳教為理由,把我們的講課錄音。其實,這樣反而有機會證明我『不曾說過甚麼』,這才不會有危險。」陳日君這麼感慨可能與所見所聞有關。
「我在內地曾與那些七、八十歲的老神父接觸,他們坐過監捱過苦,但仍然堅持至今,我覺得他們好偉大。面對那些二十來歲的學生,他們明知將來當神父之途不易為,但仍然沒有動搖,都給我好大的衝擊!所以後來到了北京、瀋陽、西安等多個地方教學,我感到很開心,這把年紀仍可以實現理想,很滿足;也就在這時,我接任主教之職。」
獨身生活:喜歡一個人行山
陳日君的家人均在美加,只有他一個人在香港,「在長洲教書的二十多年,有時也會感到枯燥;但做學問工作,本身就是嚴肅的!」主教對這個獨身問題笑而不談,但他曾表示「獨身的好處是自由,可專心履行使命、專心愛主、專心服務人……結婚雖然有太太分擔心事,但要花時間逗她開心……現在雖然沒有異性陪伴,但可以和兄弟一齊玩。堂區已成為我的家。」(引述十二月份《公教報》訪問)
「我是回應聖召,被神揀選當神父,自能勝過身邊的引誘!」說罷,陳日君說要趕快完成工作,爭取在風和日麗的假日,獨自行山,「我不喜歡多姿多采,我很喜歡一個人行山,一個人靜靜的行,享受靜中的思考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