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道別 轉贈心愛物
自殺有先兆 一句關懷防輕生

蘋果日報 2017/09/22 05:20

自殺情緒病傅子健高危族呼喊期

【周五健康】
【本報訊】自殺念頭無迹可尋兼難以阻止?自殺問題近期惹起全城關注,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表示,很多企圖自殺的人其實都會經歷「呼喊期」,會向身邊人發放「想死」訊息,並非毫無先兆,例如會在言談間或在社交平台提及死亡、無故向親友道別,或將心愛的珍藏品、寵物轉贈他人等。情緒病患者、經歷人生大事件或患病都是自殺高危族,呼籲都市人要珍惜眼前人,即使百忙中也要多抽空關心及陪伴身邊人,也要留意有無自殺先兆的警號。
記者:梁麗兒
empty
empty
傅子健指要以同理心與曾企圖自殺人士同行。
袁志中攝
empty
empty
抑鬱 重病 屬高危族
患有情緒病如抑鬱症、躁鬱症的人,或曾經歷大事件如離婚、分手、親人離世、失業等,或從事壓力大行業,「好似要短時間做好多嘢嘅工種如金融業,有機會因工作壓力大誘發情緒病而自殺」,都屬於自殺的高危族。患病也是另一高危因素,如患癌症、長期痛症、中風、要長期洗腎、確診愛滋病,或意外傷殘的人。成長經歷不愉快如曾遭虐待、性侵犯或被遺棄,解決問題能力差、性格逃避的人士也較易自殺。本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自殺率為全球最高,尤其單身、無宗教信仰的長者,但整體自殺個案以中年人較多。
想死訊息 切忌責怪
自殺者付諸行動前大多經歷「呼喊期」,其間會有掙扎,並會透露想死的念頭,有迹可尋;而大部份自殺者都有情緒病如抑鬱症,宜多留意身邊人有否抑鬱症狀,如因飲食失調導致體重忽然大上大落,如無胃口引致逐漸消瘦,或因腦分泌失衡致失眠、早醒,又或是對原有嗜好、喜愛事情失去興趣,當然還包括情緒低落及憔悴。自殺人士往往經歷「三無」的心路歷程,即認為自己無希望、無將來及無人幫到自己。行為上也十分明顯特徵,例如無故、不尋常地向親友道別,將心愛物品、多年的珍藏如模型、漫畫或偶像海報送贈別人,甚至將家中寵物交託他人照顧,言談間或會在社交平台如facebook提及死亡。除了直接表示,有自殺意欲或有悲觀想法的人,也有機會提到「究竟人死咗會去邊?」、「當年張國榮、陳百強都係自殺死」,而企圖自殺的長者或會寫遺囑並收藏,或忽然購買保險等,家人可留意。
聆聽陪伴 切忌責怪
研究顯示,自殺不遂者一年內再自殺率為1%,10年則為5%,不可輕視。面對家人、朋友曾經自殺,最忌責怪對方,或指摘說「俾人鬧吓就自殺好無用」、「俾女飛箒使唔使自殺呀」,或批評對方遇到的困境,如「件事咁簡單,都捱唔過」、「你死咗屋企人點算」,這類說話隨時加重當事人的負擔及壓力。傅建議可改說「好多人關心你」、「你有事家人朋友會好掛住你、好傷心」,要以同理心與曾企圖自殺人士同行,多陪伴對方,表示願意聆聽;亦要認同當事人曾遇到的困境及處理手法,包括教對方要接受負面情緒,不要急於解決困難,若想不到可以先停下來,讓腦袋休息,避免與負面想法糾紛或「鑽牛角尖」。另一方面,要令當事人感到人生有價值,非孤單一個,可與家人、朋友一起商討解決方法,並引導對方向醫生及社工等專業人士求助。都市人百忙中應多關心親友,即使簡單如一個致電問候,也可令對方感到有人關心,願意打開心窗,說出心底話,共同分憂。
親友離世 難脫哀傷
親人或好友自殺離世,家屬一定不好受。一般人遇到身邊人離世,哀傷期約半年左右;若持續時間多於半年,並影響日常生活如茶飯不思、失眠,「有跟住去(死)」的想法就要留意,也有人會誘發嚴重抑鬱,認為逝世親人仍然生存,甚至出現幻覺,「食飯會裝埋佢碗飯」。此類情況或見於與死者感情深厚人士,或認為自己對其離世有責任的人,有此嚴重抑鬱宜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傅建議家屬不要自責或「收埋自己」,宜多抒發負面情緒,如表達掛念或傷心感受。同時多想與死者過往的美好經歷或時光,鼓勵要向前好好生活。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