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中途出家

蘋果日報 2020/10/26 02:00

農青農業

上星期談到的Mike和Rebecca,都是今年初決定投身農業的舊朋友,各自在原屬的領域工作多年,Mike是IT人,而Rebecca就於不同NGO工作多年,但兩人都對農業非常有興趣,也曾在我的農場當了一段時間義工,比較了解在香港務農的難處。不過了解歸了解,也只是很片面的認知,還是待全身投入一段時間才能知道是否應付得來。這半年更多了一些朋友向我詢問關於轉行當農夫的事情,我想主要是歸咎於疫情之下,不少行業工作不足,更對自己所屬行業的前景失去信心。
關於這些「轉業」的問題,我很難作出個人經驗分享的,皆因我可是農民子弟,自小便知當農民是甚麼一回事,還是用我的同事「阿麟」的故事來參考吧。阿麟自中學畢業之後,一直在銀行前線服務多年,非常專業,但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銀行一方面縮減人手,另一方面又要原本只負責一般業務的員工負起更多銷售工作,如阿麟這些多年來只踏實做好客戶服務的人來說,深感壓力,也對行業前景灰心,不如趁未到四十時轉換跑道,做一些自己喜愛的工作。我跟他認識多年,他很早已在綠田園當義工,後來又跟一班朋友到我的農場做休閒農夫,大家都是年輕人,一起行山露營,又在農場幫手,十幾年的公餘時間都放在田野,想想轉行做農夫也應該可以吧!當年我正值招募員工,他便問我可否一試,大家是朋友關係,我請他先考慮清楚,因為從農跟在冷氣間工作大大不同,體力、耐力、意志是先決條件,農耕知識和技術又要重新學習,最慘是工資福利當然遠比不上工作多年的銀行啦,日後是否能闖出一片天也是未知之數。
empty
大師兄阿麟現在是種冬瓜的高手。
2012年,阿麟破釜沉舟,正式加入我的農場,但最初兩年只能用「災難」來形容。在田地工作的體能消耗完全超出他的想像,上午工作完下午便體力耗盡,只能憑意志完成,而且效率差勁,又錯漏百出,種十棵苗會有七棵死掉;對農機又不熟悉,甚麼翻土機、割草機、電水泵、噴火槍全都遭殃,被弄壞過好幾次,慘被我調侃成「機器殺手」,他的問題成就了我的另一技能⋯⋯機器維修師傅;再者,對於假日農夫會員們的農業技術諮詢,他簡直窘迫交集,每周末的一大堆問題,可答不上兩三個⋯⋯最可憐是經常被我責備甚至勸退。作為朋友,真的不想責罵他,而且覺得他那麼慘,不如回去銀行業吧;而作為上司,又不得不指出工作問題,甚至思考辭退這看來做不起的員工。大家都在兩難中掙扎。

轉行務農 三年瘦十幾磅

這就是「業餘」跟「職業」的決定性差距,理想跟現實的距離似近實遠,大多數人潛意識間覺得農民是「不讀書」的一群,口裏敬佩,心裏卻不大瞧得起,認為誰也能輕易上手,我這二十年看過不少中途出家當農夫的人,九成不能成功轉為職業生產者,一就是很快便打退堂鼓走人,一係變成靠眾籌或寫funding資助農場為生。不過,阿麟卻堅持下去,沒有走上上述兩條路,三年後終於基本應付到農場的工作節奏(雖然瘦了十幾磅,哈哈),五年後更成為一班農青的大師兄,帶領一班小師弟師妹工作。他的技術雖然尚未成熟,但長年從事客服的經驗培養出的EQ和耐心,令他在這幾年間帶領新丁的工作做得比我更好。所以,中途轉業從農是否可行,不是行業的問題,而是個人決心與耐性的問題,大師兄阿麟就是好例子了。
empty
阿麟現在是農青們的大師兄了,變成訓練新人的老手。
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