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法庭組︱We’re going to jail because of who we are

蘋果日報 2021/06/23 20:45

《蘋果》法庭組

「你認唔認罪?」法庭內總是這樣問。於我而言,《蘋果》的結束是在答辯前被定罪。四個月前我加入法庭組,與其說回應時代責任,也是作為個人的救贖,滿腔熱誠只想作個見證。
當初選讀新聞系,單純是喜歡觀察和聆聽別人的故事,然後再說出來,希望讓人們直視一部份的傷痛,控訴社會的不公與病態,亦讓他人切實知其苦難繼而反思。但這未免太過烏托邦。我曾擔心自己哪天累得想放下記者身份,卻沒想過這個擔憂的自由會先被褫奪。在這個時代跑法庭新聞,我看到一些正常不過的事,竟足以使人快樂得過份,這大概是因為社會的失常。
一宗管有雷射筆案件,一名18歲男生堅持不認罪自辯,他最理直氣壯亦不利自己的辯解是「我冇做錯」。於是他帶著從書本自學的法律知識抗辯,盤問拘捕他的警員,向法庭道出事實真相。他老早就說,贏輸不能代表公義與否,最公義的做法就是向法庭道出其案情。結果他獲判無罪,裁決一刻,掌聲響遍整個法庭,旁聽人士激動喊說:「叻仔!公義必勝!」那漫長的勝利聲音依然在我腦內迴盪著。
散庭後,18歲男生保持一貫低調作風說道:「呢個係開心嘅結果。」他難掩鬆一口氣的暢快,卻沒有顯得特別開心。事後他借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的台詞:「如果一切只依循正義,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可以得到赦免。 (That in the course of justice none of us should see salvation)」。他並說道:「(原文翻譯)一個對抗辯人有利的裁決,並不代表公義得以彰顯,也不應該被慶祝。」這番話準確得令人窒息,若控罪是不合理的話,那麼無罪的判決,又代表甚麼?
世界太多不可抗,我明明想要見證歷史發生,卻深感被困在歷史的苦難當中。如果「原罪」並非原生,下一個被冠上罪名的又會是誰?《芝加哥七人案》中這樣說:「We’re not going to jail because of what we did. We’re going to jail because of who we are.」倘若這是我們的原罪,或將是我們的終點,容我套用受訪者一句話,「從來冇認罪的選項,原則係問題,唔係一個判刑嘅考慮」。
這幾天都下大雨,我幻想自己是電影《V煞》中的女主角Evey,如巨人一般走到雨中洗去一切恐懼。深呼吸,願我們保持思考和求真的心,在逆境迷途中匍匐前行。
《蘋果日報》法庭記者 池淑霖
-----------------------------
蘋果App大升級 更簡潔更就手!了解更多立即下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