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烏溪沙保證唔差」
港府搬體院再捱批

蘋果日報 2005/07/07 00:00


香港能否主辦○八年北京奧運馬術賽仍未有定案,但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昨再向傳媒透露一系列改建烏溪沙青年新村提升設施水平,讓精英運動員在○七至○八年二十四個月內繼續受訓備戰北京奧運;而何氏此舉立即再引起精英運動員協會的關注、憂慮及批評。
文:盧漢傑
在新加坡參加國際奧委會會員大會的香港港協會長霍震霆,昨表示正積極游說國際馬術聯會,接受由香港協辦○八北京奧運馬術項目,最快在周五有決定。而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昨會見各傳媒,透露改建烏溪沙青年新村及精英運動員訓練安排。
辦奧運徵用體院2年
何志平說:「假如由香港接辦馬術項目,將要由○七年至○八年徵用體育學院二十四個月,大部份訓練會安排在烏溪沙青年新村。我保證新場地設施一定不會比現時體院提供的設施遜色。」
然而,香港精英運動員昨重申烏溪沙未符條件取代體院地位,希望港府三思。
政府計劃在烏溪沙青年新村改建宿舍、田徑場、網球場,並興建全新室內健身室及供劍擊練習用的室內場館,其他運動安排包括以馬鞍山體育館作羽毛球訓練場,九龍塘歌和老街壁球及乒乓球中心作為壁球及乒乓球訓練場地等(見附表),滿足多個精英運動總會的需求,各場地和宿舍有穿梭巴士往來;而游泳和單車兩個項目,因為體院現有設施不受影響,故影響更輕微。
料旅遊收益達3億
何志平表示,由於承辦奧運是百年難得的機會,初步估計超過一千一百名世界馬術選手,九千至三萬來自各地的賽事技術人員、傳媒和觀眾來港,香港的旅遊收益可達三億多港元,故十三個精英運動總會和兩個傷殘運動總會都對計劃支持,初步接受民政事務局的安排;而整個計劃的經費由三方面出資,香港馬會負責改建體院為馬術比賽場地費用、北京奧組委會負責場地搬遷及改建費用,政府則負責奧運完畢後,體院重建費用。
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李麗娟補充,會繼續和精英運動員團體會面,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希望將計劃的影響減至最低,讓運動員繼續為港爭光。
empty
empty
若香港落實舉辦○八北京奧運,香港乒乓球隊包括「孖寶」李靜(右)和高禮澤將搬至歌和老街壁球及乒乓球中心為訓練基地。
資料圖片
empty
以王晨(圖)為首的羽毛球隊,料以馬鞍山體育館為基地,距離住宿的烏溪沙青年新村距離較近。
資料圖片
empty
田徑
empty
劍擊
empty
游泳
empty
網球
empty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