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月旦:擇吉禳災談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2002/01/05 00:00


古德明
董建華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下午五時假會議展覽中心宣布準備連任,原來是擇了吉日吉時吉地。他常說中國人須重視傳統,但他認識的中國傳統只限於為自己擇吉求利之類。
他的首輔曾蔭權行事也差不多。方安生任政務司長期間,電話號碼最後四個數字是二四零六;曾蔭權才繼任,就取了下屬的號碼二三二三,把粵語的「易死」換做「易生」,正如他率領考察團赴西陲,連飛機編號都要揀八八八或「發發發」一樣。曾蔭權曾說方安生有笑容做標識,自己則有蝴蝶結。但方、曾優劣,憑電話號碼就可論斷,哪裏要看標識。
曾蔭權、董建華其實都不識我國傳統。
《左傳.文公十三年》記載了一段故事:鄒國國君文公準備遷都到繹地,占卜者說:「利於民而不利於君。」文公說只要利民就好:「民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不聽左右勸告,實行遷都,雖然遷都後不久就去世,卻贏得千秋美名。
《左傳.哀公六年》也有一段記載:楚國天呈異象,太陽周圍接連三天有雲像赤鳥飛翔。占卜者說這預兆國君有難,可舉行祭祀,把災難移給令尹、司馬。楚昭王搖搖頭說:「不穀(我)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移之?」孔子稱讚「楚昭王知大道」,原因至為明白。
現在,我們卻見曾蔭權把「易死」移給下屬,董建華則只管擇吉連任,至於連任是不是有利於民,他可不管。「民苟利矣,吉莫如之」的古訓,董建華沒聽過;「楚昭王知大道矣」的至論,曾蔭權也沒聽過。
當然,和新中國其他官員相比,董、曾也不算過分。報紙說,在重慶,有一個副廳級幹部馮文超強佔風水田林,為自己預築豪華墳墓。當局現在要重慶副處級以上官員一律申報自己有沒有活墓,足見情況多麼普遍。在山西,我們也看見交口縣委書記房吉華、縣長李來福在縣委大院裏埋下鎮邪的桃木箭、吉祥的升官符,同時修牌樓、建女牆擋煞。
至於中共領導層,他們有沒有設活墓、擇吉時、禳災劫等,君門九重,重重深鎖,百姓不得而知。但看他們年前大力推許的特異功能,看五十年來始終不斷的領袖崇拜,就可知道他們要用甚麼治國。
今天,國人愛說舊中國統治者愚昧兼愚民。他們應該多讀些舊中國歷史,更應該拿舊中國跟新中國比較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