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的力量 - 陳惜姿

蘋果日報 2017/12/30 05:20

水在瓶

看Gary Oldman演邱吉爾,幾乎忘了他是Gary Oldman,所謂出神入化的演技,大抵如此。
對邱吉爾不熟悉,看罷《黑暗對峙》,才知他上任首相時不無爭議。正值二戰,德軍在歐洲狂轟猛炸,比利時、荷蘭相繼投降,法國被打得七零八落,三十萬英兵在鄧寇克被圍攻,一海之隔的英國面臨絕境。首相張伯倫因領導不力被轟下台,邱吉爾臨危受命,但他的往績不好,之前領導軍隊犯過錯,黨人對他半信半疑。
一代傳奇領袖,原來並非永遠英明神武,戰場上每天死傷枕藉,但他拒絕與希特拉和談,寧願帶領英國人殊死一戰。決策時他內外交煎,被敵意的幕僚、多疑的國王拉扯得寢食不安,電影有一幕,他在如廁時也有人在門外拍門哮問,他大喊:I can only deal with one shit in a time!
邱吉爾最為人傳頌的,是他的演說。他的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到今天仍餘音裊裊,連BBC新聞寫作的課程,也以此作楷模。出色的演說,原來也非一揮而就。他不是天生的演說家,不擅長即興演說,事前要用極大的心力撰寫講稿。電影裏有一幕,他坐在電台直播室內,還有十多秒便要跟全國演說了,他還奮力用鉛筆改講稿,看得秘書一額汗。時間到了,直播紅燈亮起,他緩慢而有力的讀出宣言,鼓勵國民。
美國記者Edward Murrow一句名言,也是電影最後一句,總結邱吉爾的語言力量:He mobiliz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sent it into b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