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舉一個人出來與董競選,推舉者與被舉者都首先要有信心:一、八百名選委中包括公開「挺董」的人士,未必是真心實意支持他的,他們多半是出於沒有其他選擇。因此,在不記名投票中投票給董的人士,肯定會遠遠少於提名他參選的人士。二、從中央領導人對董建華與何厚鏵的評價來看,中央也未必一定非董不可,主要原因恐怕是未有中央可以接受的人選。
有這兩個信心,就要循八百選委可以接受、中央可以接受以及他本人也不會有利害考量而拒絕參選這方向去選擇候選人了。
民主派因為有過許多批評中國政府的紀錄,有的還是支聯會中人,因此儘管李柱銘等人的民望甚高,還是不宜參選。
前政商名人及現仍在商界活躍的人士,如陳方安生、陳祖澤、施祖祥、李鵬飛等人,儘管在選委中可取到不少票,但他們會有敗選後的利害考量,所以一定不會接受提名。
可能願意接受提名、中央及多數選委又可以接受的人士,筆者想到有三人,都是女性,分別是范徐麗泰、吳靄儀、余若薇。三人中,中央及選委最能接受的是范徐麗泰,但她本人未必願意接受提名。而在吳靄儀和余若薇中,筆者認為,以余若薇更合適。原因是她經過去年直選的歷練,有十萬零八千選民投票給她。
余若薇若參選特首,首先就維護了《基本法》的「不記名投票」的原則,挽救了合法性危機。
余參選以後,將有機會與董建華公開辯論,以余的辯才,加上她在辯論中會以攻勢來對付董為自己過去五年不良政績辯護的守勢,她在辯論中取勝將不是難事。
余參選以後,就二人的支持度就會不斷有民調出現。筆者相信,以目前的香港民情來看,余是肯定會領先的,只是看領先多少而已。
余沒有參加任何政黨,頂多屬於傾向民主派的人士。如順利選出,中央應可接受。她本身是資深大律師,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公正形象無可置疑,對維護香港法治也能給商界、給市民信心。國際社會更因她曾參與直選並勝出,而認為她比董更具合法性。
如果民調中,余的支持度壓倒性地超過董,那麼八百名選委會怎樣選擇自己的投票取向呢?假設他們絕大部分人還是有良心、願依從民意、想香港好的話,那麼余的取勝未必不可能。倘若在民調中,余得到壓倒性支持而她仍然落選的話,那就更能凸顯這小圈子選舉大大有違民意了。
更重要的,是香港市民看到,在中央挺董之下,在知其不可為之下,仍然有人願意站出來挑戰特首,願意表達市民的心聲,願意挑起這艱難的重擔,從而給市民帶來信心與希望,挽救了香港的動機危機。
因此,無論勝選或敗選,余若薇都不會是輸家。
只要民主派齊心,湊一百名選委作提名人也應不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