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和群育學校為鄰 - 曾志豪

蘋果日報 2016/05/13 00:00


有人說,「群育學校」事件是「不要放在我後花園」的典型案例,我同情他們的遭遇,但可否不要由我承擔這個責任。
所謂「不要放在我後花園」,通常都是指一些「必需卻又令人厭惡」的服務,例如垃圾站、堆填區、骨灰位、墳場等等。
扔垃圾是必須的,同時也是厭惡的,垃圾站有臭味,墳場心理上大吉利是,所以不要在我附近出現;但當我們討論群育學校時,他們真的是「必需又令人厭惡」嗎?
群育學校肯定是必需的,因為那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是客觀地存在於世,他們或者過度活躍、有家庭管教問題、有學習障礙,但他們也是學生。
他們令人厭惡嗎?
我有發言權,因為我曾和群育學校為鄰。
我中學時讀石硤尾的張明添中學,附近就有一所「則仁學校」。
讀書時我們只知這所學校是「問題學校」,但不知道有何「問題」,也未聽過「群育」這個名詞。
我們自己瞎猜,一度以為是專收智障的學生。
帶着這個「不明不白」觀念,完成七年中學課程,七年來從來沒有和這所學校的學生有任何丁點的衝突,沒有任何那位姓蔡的「校長」(一定要加引號,我覺得他不配)所講的「計時炸彈」的威脅。
老老實實,經常和我校有爭拗衝突的,反而是隔鄰另一所「沒有問題」的「主流」學校,中華XX會的學生。
所以我不知群育學校有甚麼令人反感、厭惡的地方?他們難道是麻瘋病人,一世都只能放逐深山離島?
今天你以主流學校的身份歧視他們,有朝一日,名校也能以食物鏈頂端的姿態歧視你一般學校,就像貴價私樓業主歧視毗鄰的貧窮公屋住戶。
千金買宅,萬金買鄰,如果我要和這個蔡校長住在同一區,我一定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