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財經評論:ENRON事件終「爆大鑊」

蘋果日報 2002/01/12 00:00


美國史上最大破產案主角ENRON,終於爆發大件事,除國會有八個個別調查(倒閉原因)外,司法部亦介入,進行刑事調查,由於布殊總統與ENRON主席兼行政總裁肯尼恩(KenLay)關係密切,會否釀成一幕新的「白宮醜聞」?成為華盛頓關注焦點。
美國分析員認為,ENRON不會是布殊的「白水門事件」,但實際情況將會更壞,因為「白水門事件」只涉及財務問題,ENRON事件則涉及「巨無霸公司」對州政府(指德州)、聯邦甚至乎國際層面的影響。分析員相信,以當前布殊民望之隆,雖不至於因此事被「拉下馬」,但如果在聆訊期間,肯尼恩及其他人的供詞,將布殊及副總統切尼捲入漩渦,則對布殊的政途,或下屆競選連任,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布殊政府或受牽連
我們不厭其煩地「轉述」美國政治分析家對「ENRON事件」的看法,主要因為美國的經濟,對香港舉足輕重。
原本我們深信,在格老十一次減息及大放銀根下,配合布殊的財政刺激方案,美國經濟可望於今年下半年復甦(雖然近日大摩全球首席經濟師羅奇認為第二季會再度陷入衰退),則香港經濟亦可望於第三季好轉(即使未能令港經濟走出困局,但有起色總比沒起色好),如果民望高企的布殊總統捲入「ENRON事件」,令華盛頓政壇呈現不穩,對白宮的振興方案有何影響,成為未知之數,ENRON事件的發展,便值得注意。
ENRON申請破產保護令之前,曾與白宮官員如奧尼爾接觸,而去年副總統領導的能源工作小組,亦與肯尼恩接觸六次之多,加上在布殊總統任德州州長之時,肯尼恩曾影響布殊修改有利ENRON的能源法例,以及肯尼恩是布殊的最大支持者,在聆訊過程中會「爆」出甚麼「秘聞」,確非局外人能預料,特別是在聆訊之前,安達信(會計師)職員銷毀部分文件,更令此案增添神秘感。
政經難分家,情況發展如何,投資者必須打醒精神。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