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商台不應搞「親疏有別」 - 盧峯

蘋果日報 2010/04/29 00:00


商業電台把周末部份時段出售予民建聯,讓民建聯可以借這些節目訓練年輕黨員及爭取曝光率的做法引起其他政黨及公眾關注。有政黨表示商台沒有就有關計劃跟他們接觸,有市民憂慮商台明益民建聯,有學者憂慮商台將因此向建制派及大商家靠攏,失去中立性。我們認為,商台是少數可以使用大氣電波的廣播機構,是市民接收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它有任何「出位」或可能偏袒某政黨的做法難免引起批評及爭議,商台負責人有必要就各種質疑向公眾交代及解釋,以平息市民的疑慮。
首先,商台為何選上民建聯作為與政黨合作的第一炮實在不清不楚。商台策劃總監黃永透露,該台曾與其他政黨及慈善團體接觸,邀請他們購買時段合辦節目,民建聯是「最早回應」的一個政黨,故此順理成章成為第一個合作對象。但是,根據其他政黨的說法,商台從沒有提出過類似的建議或邀請,他們也是在消息傳出後才知道這樣的安排。究竟真相如何,究竟商台是否選擇性的邀請個別傳媒合作,商台負責人怎能不講清楚、說明白呢?
此外,以數十萬元出售七十二小時的廣播時間予民建聯是按市場價格釐定還是特別優惠價也有必要作解釋。假若這個定價是折扣價或優惠價,商台為何提出這樣的折扣、會不會向其他政黨或社會團體提出相同的折扣自然要交代,不然公眾難免懷疑商台是「大細超」,明益民建聯,又或是以廣告時段暗中資助民建聯發展。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引入類似的政黨贊助會否損害商台的中立性,會否損害商台公共事務節目的公正性。無疑,過去商台曾出售時段予政府為政策解畫,但現時的政府官員畢竟不是政黨成員,政策也不會公然偏向個別政黨,仍可避免商台的政治中立受影響。出售時段予個別政黨卻不同,因為這種做法已直接介入不同政黨的競爭,直接影響政黨的發展與影響力;特別是當商台只選擇與某些政黨合作時,香港政黨的競爭生態將會完全改觀,其他不受青睞的政黨將處於劣勢。
更令人擔心的是這樣的做法對其他節目如公共事務或個人意見節目構成有形無形壓力,令某個政黨的成員有更多曝光及接受訪問的機會,令公眾難以聽到不同的意見及觀點。
商台是一家商營廣播機構,它在不違反廣播法例、電台牌照條款下爭取不同贊助,拓闊收入來源是正常不過的事。而隨着香港政黨政治發展,政黨及政團需要更多不同的渠道、方法跟公眾溝通,建立形象及訓練第二、三梯隊。可是在香港畸形政治體制下,在親中政黨政團資源資金特別豐富的情況下,廣播機構跟政黨合作或爭取政黨贊助時必須特別小心,確保對各政黨及政團一視同仁,確保不會偏幫、明益個別政黨,確保大氣電波不會成為少數有權有錢政黨的專用渠道。
事實上親中派政黨、建制派政黨已掌握大量行政、財政資源,又得到特首,特區政府官員或明或暗的支持。若果連主要廣播機構也以賺錢為名大搞親疏有別,偏袒建制派政黨,香港的政治生態將會更不平衡,不同意見將更容易被壓制。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