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連儂牆不斷進化」 抗爭藝術展持續更新 歡迎自攜作品放入畫廊

立場新聞 2019/08/27 17:24


是次反送中不斷團結了香港人,更將藝術世界與抗爭運動連結在一起,早前已有外媒報道指抗爭行動所聚集的社會能量團結了本地藝術圈子,藝術家本身亦成為是次社會運動背後的其中一份推動力。大館正進行村上隆展的同時,在這座大館旁的本地小畫廊 KONG Art Space 近日則臨時舉辦一個預計為期八星期的展覽《The Art of Resistance》,展出與反送中有關的抗爭藝術品。
《The Art of Resistance》與一般展覽不同,藝術家在展期可以隨時去更新作品,甚至歡迎大眾主動將與運動有關的作品帶到畫廊陳示。「其實想做到好似連儂牆咁,亦都想個展覽可以不斷進化(evolving)」畫廊職員說道。
empty
Hidi及畫廊老闆將畫廊的電梯改造成連儂牆,但目前仍未開放參觀。
這次展覽所有作品均屬抗爭藝術(Protest Art),有少量與雨傘運動有關,但大部分都是創作於這兩個月的反送中藝術品。職員指舉辦是次展覽由畫廊老闆發想,並主動邀請藝術家參展,但由於畫廊老闆希望保持低調,不願出面接受訪問,亦不便公開身分。職員表示,畫廊亦會出售部分展品,但並非以商業考量為前提,會考慮將收入捐出。
empty
empty
新加入的展品上寫著「keep calm and carry on」
畫廊職員指是次參展藝術家大部分並非專業藝術家或全職藝術家,但都是對這場運動有些想法、感受,再藉由作品表達。她表示,歡迎大家主動將與運動有關的作品帶到畫廊展出。《The Art of Resistance》藝術形式相當多元,從裝置、繪畫到攝影作品都有,包括自由身記者 Laurel Chor 在示威前線拍下的攝影作品;黃國才的影像作品《財哥 Choi Gor》,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官商鄉黑及警暴問題;Elisa Fu 的裝置作品《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surgical masks since 2003》,則由數十個口罩組成,從原本的普通醫療口罩到染上黃色油漆,最後變成黑色,口罩的意義隨著社會變遷而有所不同。
empty
Elisa Fu《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surgical masks since 2003》
empty
Laurel Chor 作品
Kay Wong:創作是由社會狀況本身推動
本地插畫家 Kay Wong 亦是參展藝術家之一。她在5份7月4日的《蘋果日報》開天窗頭版上分別創作了「當新聞自由被無理打壓...社會還有什麼是彩色的?、「當新聞自由被無理打壓...追求民主更加義無反顧。」、「當新聞自由被無理打壓...我們還有生生不息的連儂牆。」、「當新聞自由被無理打壓...我們仍鍥而不捨報導真相。」以及「當新聞自由被無理打壓...活得像水一樣吧,朋友。」
empty
Kay Wong 作品
對於有藝術空間願意展出與反送中運動有關的作品,Kay Wong 接受《立場新聞》訪問時表示「感恩」,「其實好多嘢唔係義務一定要做,但感恩好多同路人都願意係自己能做到嘅範圍內一齊努力。」Kay 指自己是第一次嘗試在展期間不斷更新作品的形式,但也是是次展覽最吸引她的地方。她相信每個藝術家在做抗爭藝術品的時候,都希望可透過作品去傳播、感染觀眾,「而呢種不斷更新作品嘅展覽方式,可以吸引唔同既觀眾不停去睇呢個展覽,從藝術品中得到啟發」。
Kay 強調,創作不因展覽方式而改變,「因為我並唔係為展覽而創作,創作係由社會狀況本身推動」。
empty
Kong Art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