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膠粒可隨大氣流動循環飄一星期 可吹至各大洲偏遠地區 海洋上空最多

立場新聞 2021/04/19 12:08


塑膠污染問題嚴重,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 (PNAS) 》的研究更指,微膠粒已嵌入全球多個常規大氣循環中,並如氧氣與水等一樣在地球循環,並已到達地球上最遙遠的地點。
團隊指,這些微膠粒或纖維似乎已在生態系統中,如果要扭轉塑膠污染潮將需要進行多少次大規模的清理。
領導研究的猶他州立大學地質學家 Janice Brahney 指,團隊到處都發現了許多殘留的塑膠污染,這些微膠粒在大氣中傳播並遍佈全球各地。她強調,塑膠不是新產品,幾十年來都由人類傾倒到環境之中。
在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間,團隊從美國西部 11 個不同地點收集了 313 個在空氣散播的微膠粒樣本。團隊發現, 84% 的微膠粒來自道路灰塵、 11% 來自海浪、 5% 來自農業土地、 0.4% 的污染直接歸因於人類。
換言之,團隊所發現到的微膠粒,是在路上被輾碎或是源於傾倒於海洋中的垃圾碎片。微膠粒污染不僅集中在城市地區,而且隨處可見會隨風飄揚。
團隊此後將數據加入電腦模型中,以嘗試了解全球隨大氣流動散播的微膠粒情況。模型顯示,微膠粒在大氣中的時間可能由一小時到將近一個星期不等,足夠讓塑膠在各大洲散播。
該模型又顯示,雖然南極偏遠荒野無出口任何大氣微膠粒,但很可能正在進口這些污染物,包括國家公園在內的全球其他偏遠地區也有類似現象,而微膠粒濃度最高的是在各海洋上空。
有参與研究的康奈爾大學地球與大氣科學家 Natalie Mahowald  指,根據現時最佳模擬,大多數大洲都是海洋環境微膠粒的淨進口國,突顯了殘留塑膠污染在大氣中的累積作用。
自 1900 年代初以來,全球已生產近 100 億噸塑膠,據估計其中 12–18% 的塑膠不是被堆填、回收利用或焚化燒毁。
團隊則呼籲對所有塑膠產品最終銷往何處以及如何在全球分佈進行更多研究,從而了解其對生態系統、食物鏈,以及我們的健康有何影響。
報告:
Brahney, J., Mahowald, N., Prank, M. & et al. (2021). Constraining the atmospheric limb of the plastic cycle. PNAS April 20, 2021 118 (16) e2020719118. doi: 10.1073/pnas.2020719118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