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城市前景的憂慮揮之不去

立場新聞 2021/07/04 10:08


看著許多香港人在機場等候飛往英國的航班,即使與他們互不相識,也感受到一種離愁。
另外,也為城市的前景深感不妙。第一是流失了富生產力的社會棟樑;第二是少了許多人消費(遊客只消費幾天,居民卻是消費一輩子);第三是他們不少攜帶年幼的兒女,那等同同時斷送了城市的未來。而如果你認識社會資本,也會知道當中失去了許多寶貴的社會資本。
當然,我們祝福每個人都找到更理想的前程,不只因為他是香港人,那純粹只因為他是人。基於慈悲,我們沒有理由想他們不好。
然而對城市前景的憂慮,是揮之不去的。不肯定這是否也是一個原因,港股的表現異常不濟,尤其相對許多股市屢創新高。有時我也會想,香港代表之一滙豐,幾乎就只有香港巿場賺錢,但現在人們移民,資產也大概會移去,至少遠比以前不需要這家銀行的服務,那它還有盈利嗎?雖然它想開發大灣區巿場,但我覺得它不會相比國內的銀行 — 國營也好民營也好 — 會具競爭優勢或受政府特別的眷顧。看好的理由想不到,突然就覺得隨便一家外國金融機構,不管是瑞典銀行還是安盛保險,又或甚至隨便一家跨國企業,不管是必和必拓還是 Panasonic,都好像沒有它前景黯淡。其他公司就算不覺亮眼,起碼說得上表現平平,至少比恐將陷入衰退的滙豐為佳。
最強的港企友邦保險也一樣,它銷售的對象,必然是減少的。尤其這些傳統保險公司(相對虛擬保險),是講求人與人的聯繫,除非人已移民,保險經紀仍用 Google Meet 之類來繼續推銷吧。當然它也是打算開拓大陸巿場,但至少暫時會先見其弊,前景有所減弱。至於大陸股如中國平安等為何也不斷下滑,則不是我所能領會的。
香港另一支柱行業地產,則因在家工作流行,以及就業人口減少,辦公室租務實難看好。整體消費者下滑,則不利商場租務。
對於香港經濟和香港企業的不樂觀,要把以前看好的港股逐漸換馬,自己也好像陷入了一種自我否定,否定過去所作的投資決策。但又不用過度追悔,畢竟當年買的時候,是不可能預測到未來的變異。那邏輯其實就等同以前打算置業長居,現在卻移民海外一樣,人們的計劃只能隨變化而調整,這當中有被動的因素,那是非戰之罪。
近期的新聞和大事非常密集,根本不夠時間去消化、思考和沉澱,也不夠空間去整理情緒,我想大家都一樣感到很疲累吧。大家如果能夠請假,那是最好不過的,起碼給自己一個空間,去整理這些積壓的事。過度苦撐,實在無益,處理這些事,真的需要時間的。而在各種網上、報上傳來的新聞之外,個人的去留以至個人的理財,可能也同時佔據著許多人的思緒;除此之外,也可能受他人的去留影響,而帶來好些離愁別緒,甚至需要不時餞行。
因而,這個時候做香港人比以前更為忙碌,也更為沉重,以及更值得體諒。
我不敢說這必然是一種無妄之災,也許現在才體會到人生本來就挑戰重重。以前的抉擇是住元朗還是荃灣,現在變成是住英國還是香港;以前主力投資香港,現在則更分散全球。到底這是反映了以前的稚嫩,還是現在的成熟?挑戰會令人長大嗎?但原來,成長的代價是一種劇痛,破繭也有它的代價。
而到最後,內心也許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就是更多的事件未知會否陸續有來,新的挑戰可能還在前方 — 然而就算個人命途多舛,也希望其他找到新目標的人能夠安好,至少我們想像到有人找到自己的天地翱翔,並能夠為此感到欣慰,覺得人世間畢竟仍有一點美。
作者 Facebook
(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