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膠樽多一次機會

立場新聞 2016/04/18 09:58


不久前協助丈夫籌備一個在大學校園舉行的都市農耕工作坊,參與活動的師生都會獲贈我家農場培育的香草或菜苗一棵。雖然從市面上可以買到細小的塑膠花盆盛載這些幼苗,可是這些小花盆的品質往往欠佳,用不了多久就會爆裂報廢。為了避免多製造幾百件塑膠垃圾,我們遂計劃將回收得來的膠樽循環再用作花盆。
到達回收設施,看着幾十袋從三色回收桶收集得來的膠樽廢料堆成一個小山丘似的,場景頗為「壯觀」。將垃圾袋逐一打開,裏面是各式各樣的飲品膠樽,其中多達三至四成為裝水的膠樽,更有不少是未飲完就被棄置的。我們只選取裝水的膠樽,因貪其相對乾淨,可以省卻清洗工序。將蒐集得來的膠樽放在空地上排列數數,儼如發表了一份非正式的樽裝水品牌市場份額調查報告。
empty

膠樽的命運

將幾袋膠樽運回家後,臨時工場正式在客廳成立。連同我父母,三個人六隻手三把剪刀,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把全部四百個膠樽一分為二,下半截的膠樽用作盛載幼苗,上半截則投入樓下的三色回收桶。塑膠花盆能疊起來,膠樽則不能。因此「完工」後還是有一大袋製成品置放在客廳中間,直至活動舉行當天,才被運到大學校園。
empty
工作坊舉行當天,我們一早到達大學校園,攤位設立妥當後,我就去「撲水」——尋找校園裏面的飲水機。飲水機未找着,卻先看見賣樽裝水的自動售賣機,和將上百支樽裝水放在進門後顯眼位置擺賣的食堂。一位同學匆忙地在我身旁掠過,從貨架取下一支樽裝水並快步走向付款台付款。
活動開始,贈品幼苗大受參加都市農耕工作坊和遊戲的同學和教職員歡迎,當他們忙於挑選心水幼苗並將其放入膠樽改裝成的花盆的同時,我趁機向他們介紹這些特製花盆的由來,從而鼓勵大家自備水樽和減少飲用樽裝水。

回收膠樽再造花盆,值得嗎?

塑膠小花盆零售價每個大約一元,買四百個只需四百元,易於搬運,乾手淨腳。為了堅持將膠樽循環再用作花盆,既要特登去回收場「尋寶」,又要僱車將「寶物」拉回家,更要將客廳當作工場和貨倉,付出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遠超上述的四百大元。
值得這樣做嗎?我想,只要有一個參加者因為看見這些特製花盆從而反思自己的消費習慣並從此減少飲用樽裝水的話,那就已經「值回票價」了。特別鳴謝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 (SSID) 提供膠樽重用。
原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