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Medialogue:和你在香港公園中欣賞假花假草

立場新聞 2017/10/20 14:16


早前到過在金鐘香港公園附近的香港視覺藝術中心(VAC)(真的想知道有多少人曾到過在那裡舉行的展覽及活動,去的原因是甚麼,不去或不想去的原因又是甚麼),那裡原來正舉行Medialogue展覽項目,找來不同媒界的藝術家,主旨如項目名字,作為藝術與媒體科技的對話,而現在就正展示卓穎嵐 、卓思穎及Tobias Klein三位藝術家的作品。
empty
卓穎嵐及卓思穎二人的作品放置在視覺藝術中心中,在座活化後的樓中,卓穎嵐的裝置作品《貪婪‧寂靜》(Avaritia - Silent Greed)主要是一組吊起的玻璃樽(主要是綠色透明),樽內是旋轉的膠片,敲擊著玻璃,發出叮鈴噹朗的聲音,在透光的天花,密封的室內環境,光與影及聲響,好像為這建築物增添了別樣的色彩,是不是好像玻璃樽內有些東西在發聲,想跟路過的人說話。而卓思穎的《無論怎樣》(No Matter)則是兩個時鐘,一黑一白,鐘面逆向轉動,但兩枝秒針就指向對方(不明筆者說甚麼,可看看網上短片),奇異地有種表面相反,內裡想同的感覺,好像在訴說一種關係,相關但不相同,親密但不親愛。
而生於德國波恩,現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當助理教授的Tobias Klein的《Simulacra Naturans》是三幅立體掃描相片,放置在香港公園人工湖旁的三處草叢中,以人工方式去呈現一個人工空間,原本已是模擬自然(公園是人類仿傚自己,以人力去創作不自然的自然環境,以不自然的力量及原則去創造自然環境),假山假水,但如果沒有人工規劃及創造,這公園是不會存在的,但城市人又希望在這人工空間中享受到一絲自然氣息,因為至少有機有花,水池中有魚有龜,可以讓人在其中喘息,所以人們來到這裡不會反思人工環境,只會享受人工自然。 當這三幅再人工呈現出來的人工環境作品,你又會否真的反思一下人工環境始終是人工環境,我們要知道並非真的自然呀。
empty
忽然覺得,城市人很易樂於去享受,而沒有思考,這是城市人的問題,還是很多香港人的通病呢?很多人因為工作得太辛苦,生活壓力太迫人,所以太想過得舒服,所以都想食得招積,住得舒適,有冷氣的購物中心、有私人健身房的屋苑、有一條龍直升的學校、有一次過海關檢查的鐵路等等,而不會思考原來我們生活得舒適一些,是隱藏暮我們要付出很多,又或失去更多,如可以可以有人工的公園去休息及享用,因為原先因為要城市發展,所以要將自然環境鏟走,再用人工方式去創建一個自然環境出來。
因此,筆者自己喜歡這三幅相片,真花真草,假花假草,其實都是假的,不知其實大家有否留意原來豎立了這三幅作品呢,因為全神地欣賞山水花草的美麗,以及在陽光下,享用自己的午餐。
筆者並非要說甚麼大道理,只是有時候看得多,有所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