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檢討小組建議減高中 4 主修科內容 增加校長推薦名額 小學推生涯規劃

立場新聞 2019/06/28 19:31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經過近一年半的中小學課程檢討後,今日(28日)發表諮詢文件,就中小學課程改革提出六大建議方向。在高中課程中,小組初步建議縮減四科核心科目的課程或考試評估。小組建議維持高中課程四個核心科目的安排不變,但為了可以創造空間讓學生自由發展,核心科目要減輕負擔。
在中文及英文科,小組建議減少考試卷數或簡化校本評核,並逐步由小學至高中,在課程中加強文學和經典作品的學習。文件又指,小組會探索修改和減少中文科聆聽和說話部分公開考試的可能。
數學科方面,現時數學科必修部份分為基礎課題及非基礎課題,前者佔課程3份2,後者佔3份1。小組建議局方向學校清楚說明,學生若能掌握好課程中的基礎課題,便足以考獲第四級成績。至於數學單元一和單元二(即俗稱 M1 及 M2)能否結合為一個獨立科目「高級數學」,小組認為尚待進一步討論。
建議數學科如考好基礎課題 足以考獲第四級
至於最受關注的必修科通識,小組認為應維持「必修必考」,但小組建議學生可自行選擇進不進行「獨立專題探究」。但文件指,如果不進行「獨立專題探究」,學生最高只可考獲第4級。(見另外報道
諮詢文件又建議推出「校長推薦 2.0 直接錄取計劃」,有別於現行的「校長推薦計劃」,校長可額外推薦2名在非學術範疇表現出眾的學生,修讀大學指定課程,包括設計、體育、音樂。小組建議大學在甄選推薦學生時,除了考慮校內成績外,也應考慮「學生學習概覽」、「比賽/活動的經驗及成就」。如果學生合適入讀課程,小組建議大學可「直接錄取」該生,無須等待文憑試成績公布。
在初中和小學方面,文件建議將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推至高小和初中階段開展。小組認為提早開始生涯規劃,對學生、家長和學校都有明顯好處,可以早日了解學生的興趣、能力、需要和志向。小組成員葉成標指,可能不少人被「生涯規劃」一詞誤導,他認為小學生的生涯規劃是他們對自己生命的探索,讓學生認識自己。他又指,「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不應限制自己在甚麼時間才開始思考未來。」
文件共提出六大範疇的初步建議,包括全人發展、價值觀教育、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應用學習、大學收生、STEM教育。諮詢文件已上載至教育局網頁,公眾可在9月16日前就諮詢文件發表意見。專責小組預計會在年底向政府提交建議報告。